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的病症,可发生于多种病症,比如急性肠胃炎、胃肠道痉挛、肿瘤压迫以及其他梗阻性的疾病。特别是在当今寒冷的冬季,更是容易发生。那么,当出现呕吐症状时,该如何应对呢?
中医疗法讲究辨证施治,因此对于呕吐的穴位治疗同样也要根据不同病症选取组穴。首先,我们先来看当外邪入侵造成的呕吐症状的治疗方法。此种类型的患者会有呕吐频频,或伴有寒热,腹泻,因寒者会感到胸腹憋闷;因热者会吐出酸苦胆液,并伴有口苦等。此时可选取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进行治疗。偏寒者可加合谷穴、外关穴;偏热者可加大椎穴、曲池穴。按压穴位时手法可稍重一些,时间要端,每个穴位持续按压5-1秒,浅表处穴位可采用间歇按压法,即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
饮食伤胃型患者会有呕吐酸腐、嗳气厌食、脘腹胀满、疼痛拒按等不适感。此时可选取下脘穴、足三里穴、腹结穴以及内庭穴治疗。按压穴位的手法同上。
情志所伤型患者会有呕吐吞酸,胸胁满痛,嗳气频繁等不适感,此时可选择上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太冲穴、阳陵泉穴进行治疗。按压穴位的力度同上。
脾胃虚弱型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特别是稍微多吃些食物就会感到胃脘胀满不适,大便溏薄,倦怠乏力,面色不华等症状。此时适宜选取章门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丰隆穴、公孙穴进行治疗。按压穴位时手法要求用力适中,平补平泻,可按照不同方向旋转揉动,每次按压时间大约1-30秒,穴下要有一定的刺激感,方可产生治疗效果。
刺激穴位可采取按揉的方式,将拇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钟,以皮肤表面发热发胀为宜;对于受寒型患者最好采取艾灸的方式,将艾条点燃后放在穴位处,距离皮肤表面约2-3厘米,以皮肤表面感觉温热无灼痛感为度,每次艾灸15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