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痉药物类型和作用机制
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目前临床上解痉药物大致分为以下四类:胃肠道高选择性钙拮抗剂、抗胆碱药物、直接平滑肌松解剂和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
(1)胃肠道高选择性钙拮抗剂
作用机制:
通过竞争结合平滑肌细胞膜外表面的L型钙离子通道双氢吡啶位点,使得钙离子内流被抑制,被抑制的钙离子从细胞肌浆网释放,缩短慢波平台期,消除伴随的结肠收缩活动,同时通过缩短慢波期间,减少慢波频率而抑制平滑肌活动。
代表药物有匹维溴铵片和枸橼酸阿尔维林软胶囊。
研究表明,匹维溴铵片可通过阻滞Oddi括约肌钙离子通道,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促进胆囊排空,作用强度呈剂量依赖性,总有效率为85.7%,并能显著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压力。其耐受性好,无抗胆碱作用,也无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等。
(2)抗胆碱药
作用机制:
通过阻断M胆碱受体,抑制乙酰胆碱递质与受体相结合,进而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调节肠道动力,继而达到解痉镇痛的作用。
代表药物有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和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等。
研究表明,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和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均能有效缓解急性腹部炎症性以及梗阻性疼痛。
在治疗胆绞痛时,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与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均有较强的松弛胆囊及胆道平滑肌作用,但由于对Oddi括约肌的松弛作用较差,进而可能影响胆囊排空。
(3)直接平滑肌松解剂
作用机制:
具有钙离子通道阻滞活性,直接使肠道平滑肌松弛以发挥解痉作用。
代表药物有薄荷油、盐酸美贝维林片和间苯三酚注射液等。
目前临床上薄荷油多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对于急性腹痛的治疗效果不明。
盐酸美贝维林片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解痉效果较强,同时不影响正常胃肠运动。间苯三酚注射液是一种亲肌性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纯平滑肌解痉药,能有效缓解胃肠炎症性及梗阻性腹痛。
(4)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
作用机制:
特异性地与外周阿片受体结合,具有降低或逆转激动剂的麻醉镇痛活性,并消除由其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代表药物有马来酸曲美布汀片。
其具有胃肠道运动功能双向调节作用,即可通过调节Ca2+和K+通道,抑制由乙酰胆碱引起的胃肠平滑肌收缩,又可通过激活外周阿片受体,释放胃肠肽如胃动素、肠血管活性肽及胃泌素等,进而抑制内脏的神经反射,提高内脏痛觉阈值,对腹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解痉镇痛药物使用指征
急性腹痛时解痉镇痛药物使用指征如下:
(1)各类非创伤性急性腹痛患者在完成初步病情评估,排除需要紧急处理心血管性腹痛后,可适量给予解痉镇痛药物;
(2)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在动态观察病情以及完善相关检查的同时,可适量给予解痉镇痛药物;
(3)NRS评分≥3分的患者;
(4)确诊的炎症性、梗阻性或功能性腹痛,可适量给予解痉镇痛药物。
推荐意见:
急性腹痛时解痉镇痛药物使用指征:(1)各类非创伤性急性腹痛患者在完成初步病情评估,排除需要紧急处理心血管源性腹痛;
(2)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并动态观察病情以及完善相关检查;
(3)NRS评分≥3分的患者;
(4)确诊的炎症性、梗阻性或功能性腹痛的患者。(强推荐:83.3%;弱推荐:16.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