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拔幼小课堂幼儿肠道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
TUhjnbcbe - 2022/4/13 16:36:00

-拔幼小课堂-

幼儿肠道传染病知识

及预防措施

一起来学习吧

现在气温变化比较大,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容易高发,幼儿体质较弱,是肠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因此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儿童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肠道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肠道传染病小科普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而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主要通过饮食、直接或间接接触等形式传播。比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诺如病*、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感染、霍乱、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等。

01诺如病*

诺如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物体或用具等。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的高发季,人群普遍易感。当感染诺如病*后,一般12-48小时出现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有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

02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肠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摄入使人感染。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青少年。该病*潜伏期为12至96小时,主要症状有发热、腹泻、恶心、呕吐、*血症、肠痉摩、“里急后重”,患儿会有脓血便及粘液便,严重者可并发溶血尿*症候群,甚至可引起死亡。

03轮状病*感染

轮状病*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主要临床表现为感染病*后1-3天发病,病初几乎都有呕吐,持续2-3天。大部分患儿都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多在38~40℃之间,持续1-4天。病后2天出现腹泻,病程3-4天为极期,大便每日十多次,甚至几十次,呈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或呈花绿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粘液,无脓血,无腥臭味。许多孩子连续腹泻半天或一天后,就会出现脱水症状,应引起家长的特别注意。

04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传染源是霍乱患者和带菌者。通过被病人与带菌者粪便或排泄物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和虫媒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急,起病快。发病后迅速出现频繁的水样腹泻,粪便通常呈米汤状。病人可能很快会有脱水及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当,会造成患者死亡。

0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或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常通过密切接触和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夏秋季较常见。主要临床表现: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潜伏期通常是3-7天。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01饮食卫生要注意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要做到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腐烂变质、不洁食物,一定要蒸煮热透再食用。

02良好习惯请保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而且要用肥皂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清洗。做到勤洗澡、勤换衣。

家里的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沥干并消*,尤其是孩子使用的碗筷,更要卫生清洁。另外,家长们应养成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已消*食具与未消*食具分开存放的习惯,防止交叉污染。

03健康体魄很重要

充足的睡眠、积极的锻炼以及丰富的营养能够起到增强孩子抵抗力的作用,健康强壮的体魄能够将许多疾病“拒之门外”。

另外,避免带孩子参加群体性聚餐活动;不吃路边小摊的食物也能够有效避免“病从口入”。

04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孩子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时,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早发现,早治疗,不怀侥幸心理,以致延误病情。如果身边有肠道传染病患者时要及时进行隔离。尤其对患者的粪便、呕吐物等要处理好,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

肠道传染病并不可怕,更多需要家园配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有效的预防病*传播。

-END-

爱润成长乐享童年

图文:张美霞

编辑:盛贝尔

审核:吴恬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拔幼小课堂幼儿肠道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