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肠道疾病预防小知识
横店街道临空幼儿园
春季天气变化反复无常,是胃肠疾病的高发季节,幼儿体质较弱,是肠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因此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儿童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若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01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由消化道侵入而引起的传染病。这类疾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主要通过饮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渠道传染。比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诺如病*、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感染、霍乱、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等。
02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一、诺如病*诺如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或用具,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等。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流行的高发季,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诺如病*后,一般12-48小时出现症状,导致急性胃肠炎。主要临床表现: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二、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肠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摄入使人感染。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青少年。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后潜伏期大多为12至96小时,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恶心、呕吐、*血症、肠痉痉挛、“里急后重”。典型的患儿会有脓血便及粘液便,严重者可并发溶血尿*症候群,甚至可引起死亡。幼儿还可能有肠痉挛表现,比如腹痛、哭闹等。
三、轮状病*感染轮状病*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而致病。主要临床表现:感染病*后1-3天发病,病初几乎都有呕吐,持续2-3天。多数患儿有发热现象,体温多在38~40℃之间,持续1-4天。病后2天出现腹泻,病程3-4天为极期,大便每日十多次,甚至几十次,呈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或呈花绿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粘液,无脓血,无腥臭味。许多孩子连续腹泻半天或一天后,就会出现脱水症状,应引起家长的特别注意。
四、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或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常通过密切接触和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夏秋季较常见。主要临床表现: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潜伏期通常是3-7天。
03
预防疾病饮食先行
1.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2.做到不喝凉水、不洁之水,不吃腐烂变质、不洁食物。尤其是放在冰箱里保存的食物,一定要蒸煮热透再食用;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而且要用肥皂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清洗。做到勤洗澡、勤换衣;4.生吃果蔬要洗净。最好用专用洗涤剂清洗。要延长清洗浸泡时间,先用洗涤剂水浸泡20分钟,然后再用水清洗二次以彻底清除残留农药;5.家里的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并保持干燥,应经常煮沸消*,尤其是孩子使用的碗筷;6.家长们应养成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已消*食具与未消*食具分开存放的好习惯,以防止交叉污染;7.严禁使用“四无”食品,即无生产厂家、无商标、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产品,把好食品的采购及验收关;8.避免带孩子参加群体性聚餐活动,不吃路边小摊的食物;9.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幼儿抵抗力,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10.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不要怀着侥幸心理,以致延误病情。如果身边有肠道传染病患者时要及时进行隔离。尤其对患者粪便、呕吐物等要处理好,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04
手部卫生很重要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内):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五步(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六步(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温馨小提示
肠道传染病并不可怕,更多需要家园配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有效的预防病*传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