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室收治的患儿中,很多家属反馈,孩子有牛奶蛋白过敏,对于牛奶蛋白过敏,家属是否真的清楚呢?本文将为您娓娓道来。牛奶蛋白过敏已经成为各个妈妈圈的热门话题。有研究报道,高达14%的幼儿父母报告孩子罹患牛奶蛋白过敏,然而,经食物激发试验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却只有1%左右。这是为什么呢?别急,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孩子呕吐、哭闹,皮肤还偶尔出疹子,这是牛奶蛋白过敏吗?实际上,许多“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并没有经过规范的评价流程,大部分仅仅基于症状做出判断。这意味着临床上儿童牛奶过敏可能被过度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需要经过完整的诊断流程,单凭症状或过敏原检测而作出诊断有可能导致误诊。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牛奶蛋白过敏呢?
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属于食物过敏的范畴,是人体对一种或几种牛奶蛋白质发生的免疫学反应。简单来说,就是体内的免疫细胞误判了牛奶所含蛋白质为敌*(主要是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并加以攻击,产生“炎症反应“,但是,免疫细胞在攻击的外来抗原如牛奶蛋白的同时,在不同时间点引起过度的反应,波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产生皮肤瘙痒、荨麻疹、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腹泻、呕吐、腹痛等,甚至休克。
如何诊断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属于食物过敏的范畴,涉及复杂的免疫学机制,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过敏病史是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的基础。因此,家长提供详细过敏病史对医生诊断孩子是否牛奶蛋白过敏非常关键。首先是家族史,即父母或兄弟姐妹是否有过敏性疾病史(如特应性皮炎、哮喘、食物过敏等),有家族史的孩子更易出现牛奶蛋白过敏。
其次是孩子牛奶蛋白的来源及喂养的量,如果是配方奶喂养或混合喂养,则牛奶蛋白被直接喂养给孩子;如果是纯母乳喂养,则可能是母亲饮食经母乳影响患儿,实际上这种情况引起牛奶蛋白过敏的风险非常低。
最后确定孩子的过敏症状与牛奶蛋白是否相关,包括:①首次发病年龄,年龄越小,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率越高;②摄入牛奶后出现症状的时间,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通常在数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症状;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通常≥2小时至72小时后才出现症状;③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复发频率;④反复暴露的再现性,即接触牛奶蛋白后出现症状,回避后症状消失,再次接触后症状又出现。
60%的牛奶蛋白过敏是IgE介导的,大部分表现为进食牛奶后出现呼吸道和皮肤症状,如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咳嗽、哮喘,也可出现呕吐、腹泻、腹痛、肠痉挛等胃肠道症状。而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则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最常见的是腹痛、呕吐、腹泻等,少数也可有瘙痒、红斑、皮疹等皮肤症状。
由此可见,不能凭借孩子哭闹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认为存在孩子牛奶蛋白过敏,而是需要按照诊断流程进行客观评价,那么具体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01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有参考意义,牛奶sIgE15IU/ML有阳性预测价值,而小于2岁幼儿,sIgE7IU/ML。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不适用于诊断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当然,包括牛奶在内的食物激发试验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如果孩子进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则需要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和做好抢救严重过敏反应准备的条件下开展。
02
皮肤点刺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但必须医院内,在专科医生监督下操作。皮肤点刺试验结果,风团直径8mm,小于2岁幼儿风团直径6mm,对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有参考价值。皮肤点刺试验也不能用于诊断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
03
确诊的金标准食物回避+食物激发试验是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金标准,具体如下:牛奶蛋白回避激发试验,即通过回避可疑牛奶2-4周,改为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奶粉,孩子的过敏症状可以有效缓解,再次进食后,孩子的过敏症状重新出现,并且确定食物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
当然,包括牛奶在内的食物激发试验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如果孩子进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则需要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和做好抢救严重过敏反应准备的条件下开展。
综上所述,孩子是否存在牛奶蛋白过敏需要综合评估,科学判断,不能轻易让牛奶做“背锅侠”,最终确定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也需要专科医师进行专业客观评价。
编辑
刘思华
校正
朱鹏博
初审
严秋萍
终审
夏幸阁
审核
夏幸阁
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