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卫生保健预防为主防控在先
TUhjnbcbe - 2021/12/13 18:31:00

亲爱的家长朋友:

秋冬季是幼儿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诺如病*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宝贝们的健康,我们整理了关于近期易发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敬请家长朋友们阅读,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

流行性感冒

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简称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

二、流行性感冒有哪些临床表现?

1、学龄儿童:表现出与成人相似的典型感冒,发作甚快。

2、会有发烧(39-40℃)肌肉酸痛、畏寒、头痛、脸部潮红、身体不适、流鼻水、咳嗽、结膜炎。

3、B型感冒:则以眼及鼻部的症状较明显,而全身症状较不明显。

4、无并发症时白血球多为正常值。

5、较小的孩子,临床变化较大。

6、通常有明显的发烧,中度的鼻炎,有水样鼻涕,有时会有发烧性抽搐、腹泻、中耳炎、皮疹等。

7、可以引起喉头、气管、支气管炎,细小支气管炎、肺炎等。

疱疹性咽峡炎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所致,好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3-5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CoxA16)和肠道病*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手足口病一般有2-10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之后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主要在口腔两侧出现黏膜疱疹;后期出现溃疡,孩子感觉口腔疼痛,也不愿意吃饭。另外在他的手、足、口还有臀部出现小的皮疹有些是疱疹,部分含有疱疹液。

诺如病*

一、什么是诺如病*?

诺如病*,又称诺瓦克病*(NORWALKVIRUSES,NV),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诺如病*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诺如病*在密闭场所中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学龄前儿童更容易被感染。诺如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但寒冷季节尤为多发。

二、诺如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性胃肠炎相似、也与食物中*症状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有的症状表现为呕吐或腹泻,也有的先吐后泻,故也称为诺如病*感染性腹泻。

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粪便呈*色稀水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无脓血与黏液。可伴有低热、咽痛、流涕、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等。

幼儿园预防措施

1.加强晨午检,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家长带孩子就医。同时,对出现症状的幼儿严格按上级部门要求进行隔离,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痊愈后需开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2.加强环境消*,幼儿使用的口杯、毛巾一用一消*,厕所一用一消*,教寝室,图书紫外线消*、玩具84消*液浸泡清洗消*,并做好活动室的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3.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进餐不挑食,保证全面均衡营养摄入,多喝温水,按时午睡,饭前便后、游戏活动后用肥皂(七步洗手法)洗手,提醒孩子不吃手,从而提高孩子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做好孩子的生活护理,户外活动观察其运动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他们增减衣物。

5.加强运动和锻炼,提高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家长注意事项

1.对于晨检中或在园期间发现体温在37.3℃以上、或有咳嗽、出疹等其它症状的幼儿,请家长及时接回,医院就诊。

2.在家注意

1
查看完整版本: 卫生保健预防为主防控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