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王安石
今日就是寒露节气,寒露时节的气温,要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也更冷。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则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那么,这个时节,如何养生呢?今天,医院中医治未病科主任张建莉给大家分享一下寒露养生方法。
“寒露养生,忌吃一瓜”
俗话说,秋瓜坏肚;寒露时节,尽量少吃“瓜”。
比如西瓜,也叫“寒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很大。
因此,寒露时节,天气渐冷,如果此时再吃很多寒性的西瓜,会给脾胃增加负担,甚至还会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
“寒露养生,多饮二水”
喝茶水,暖胃又养身
一年之茶在于秋,寒露时节,捧一杯热茶,暖身又暖心,能御寒暖身,又可养胃助消化、预防感冒等。寒露时节,建议喝点茶水。
医院中医治未病科主任张建莉为大家推荐了两款适合寒露饮用的茶水,每天喝一杯,暖胃护肝,对健康大有益处。
01
发酵奶汁草
发酵奶汁草,不仅可以驱寒,促进体内阳气旺盛,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
其含有的甾醇类物质,能够使肝糖原含量增加,肝脂肪酶的活性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肝作用。
02
长白山紫苏叶
寒露时节,养肺很关键,日常可以用长白山紫苏叶,泡水代茶饮,可润肺排*,还可止咳、宣肺、消炎。
我国古书《纲目》中记载:长白山紫苏叶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现代探究发现,其入肺经,有宣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
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症治愈,并能解除局部痒感,从而阻断咳嗽反射,利于止咳和祛痰。
在两餐之间每日泡水饮用,不但可以预防肺部疾病,还能增强免疫力,对其他心脑血管、三高等症状也有缓解,是很好的茶饮。
喝汤水,润燥滋补
医院中医治未病科主任张建莉说:“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此时,喝点汤水,润燥滋补,是不错的选择。”
牛肉白萝卜汤
用料:牛肉丸、白萝卜、食盐、胡椒粉、小芹菜、姜
做法步骤:
1
白萝卜滚刀切块,芹菜切末、姜切丝
2
将萝卜放砂锅中,加水毫升,煮至萝卜变透明
3
加入牛肉丸,煮沸之后,再滚5分钟,加入切好的姜丝
4
撒入胡椒粉,加盐,加入小芹菜调味、点缀即可
川贝雪梨银耳汤
用料:雪梨,川贝,银耳,冰糖,枸杞
做法步骤:
1
银耳,泡发,去蒂,撕碎
2
川贝、枸杞,洗净,放入汤锅中
3
雪梨,带皮,切小块,也放到汤锅中
4
汤锅加2-3升水,上火加热,大火烧开,去掉浮沫
5
加入冰糖,改小火煲,20-30分钟即可
“寒露养生,预防这三种疾病”
预防肠胃疾病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寒露时节,天气骤然转凉,人的食欲会逐渐变好,而脾胃长期处于“虚弱”的状态;此时如果胡吃海喝,很容易增加胃肠的负担,导致腹泻、呕吐等。
预防措施
#
多吃粗粮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细粮食用过多,很少食用粗粮,这对肠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粗粮中,含有一种叫膳食纤维的营养元素,可以增加肠胃蠕动,预防肠道疾病,还可以预防便秘、减肥瘦身。所以日常要适量增加燕麦、红薯等粗粮。
#
按揉穴位
按摩胃俞穴,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的顺利进行。
位置:胃俞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预防感冒疾病
谚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导致伤风感冒。
预防措施
所谓,寒从足生,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并且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所以,寒露时节,更应注意泡脚的重要性!
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寒凉,会使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而肾上腺素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易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发生冠脉痉挛等。一些中老年朋友,在这个时节,如不注意,会使原有的疾病加重,而引发各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措施
#
多抖动
方法:身体保持站立,手握拳,拳背轻贴背部的肾俞穴,利用膝关节进行上下抖动,用以带动双拳进行反复地摩擦穴位。
频率:每日一次,每次5-8分钟即可。
作用:坚持每日抖动全身,可增强全身气血流通,血液流畅,有益血管健康。
#
少摄盐
正常来讲,每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保持在6克以内。如果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钠的增多,进而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血压的压力。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心脏、肾脏的健康,也会进一步损害血管的健康。
专家推荐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
编辑丨李慧婷
审核
巨广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