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相继发生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不容丝毫松懈。
令人揪心的是,“多点开花”的传播链不断暴露出防控薄弱环节:南京疫情初步判断由机场保洁人员接触境外输入病例污染物,或在污染环境中感染所致;扬州多位老人在同一间棋牌室打牌后发病;湖北荆州新增2例确诊系情侣,与淮安旅游团在火车站有交集;郑州六院发生院内感染,疫情源头仍不得知……机场、火车站、棋牌室等公共人群聚集区,成为疫情扩散焦点。
近期防疫事项重点是什么?
小编为你划出来:
另外,8月的平度仍处在三伏天,
气候将继续以炎热、潮湿为主,
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及其他急症的发生,
病原生物在湿热的环境中也喜欢刷存在感,
食物容易受污染而引发食源性疾病;
8月,也是台风、洪涝等灾害的高发期。
小编提醒广大市民及来青游客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防暑降温,灾后科学防病。
夏日炎炎,注意防暑降温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或烈日环境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两类人群最易患病,一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锻炼的人群,二是体质较差的老人、小孩、产妇等。头痛恶心、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等症状往往是中暑的先兆。预防中暑要做到:
1.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加强通风降温。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者要做好防护,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2.减少产热,活动应放慢速度。外出时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浅色衣服,并戴防护眼镜和遮阳帽,随身携带必要的防暑药物如清凉油、风油精等。
3.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饮食以清淡为好,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4、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正对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5、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医院进行急救处理。
腹泻高发,小心“病从口入”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快速繁殖,若在食物的加工、储存上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孳生细菌、病*,从而引起肠胃不适,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啤酒节期间,大量游客来青,也可能因为水土不服、饮食习惯差异等原因发生食物过敏或胃肠功能失调。为预防此类疾病,市民及游客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喝开水、吃熟食。还要做到勤洗手、认真洗手、饭前便后洗手。
2.搞好家庭食品卫生。在平时储存食物和做饭时,一定要注意生熟分开。不食用的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但不要储存太久。尽量不吃剩饭菜,隔顿的饭菜要充分加热才能食用。
3.海鲜类食品要烧熟煮透。不吃生、半生水产品,过敏体质者慎食海鲜。
4.到正规、卫生的餐馆就餐。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少吃凉拌菜和烧烤类食物。
5.开展“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农村、社区要开展“三管一灭”爱国卫生运动,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防止食物和饮用水被病原体污染。
洪涝灾后,加强科学防疫8月份时常有台风暴雨发生,处于低洼地带的房屋容易进水受灾,疫水泛滥容易造成病原生物的播散。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更容易导致饮水饮食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病媒生物孳生。受灾人群免疫力容易下降,临时集中安置时密切接触机会增加,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及经密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等发病机会增加。市民要注意:
1.主动清洁家园。及时清扫、冲洗、消*房前屋后、室内室外的垃圾、积水、污泥等,清理消杀厕所、粪池、畜圈、禽舍等,确保不留卫生死角。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垃圾、乱堆杂物,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环境清洁消*。
2.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瓶装水、桶装水;被洪水污染的饮用水和井水、河水等临时生活用水要经过澄清、消*后方可使用;不用被污染的水淘米、洗菜、漱口、刷牙。
3.重视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霉变和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不吃发芽的土豆,不采、不吃野生的蘑菇,少吃或不吃凉拌食物;生熟分开,食物煮熟煮透后食用,餐具和食物容器使用前要清洗消*;剩饭剩菜冷藏不宜超过一天,食用前加热要彻底。
4.保持个人卫生。早晚刷牙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睛,毛巾脸盆要单用,公勺公筷要使用,不贪凉露宿;皮肤接触雨水及时清洗,不赤足接触内涝积水,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划伤或溃烂要就医;保持乐观心态,对生活充满阳光;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