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别名:玉桂、牡桂、菌桂、筒桂、桂树。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CinnαmomumcαssiαPresl的树皮。常绿乔木,高10~15m。树皮外表面灰棕色有细皱纹及小裂纹,皮孔椭圆形,偶有凸起横纹及灰色地衣的花斑,内皮红粽色,芳香而味甜辛,幼枝有不规则的四棱,幼枝、芽、花序、叶柄均被褐色茸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叶柄稍膨大;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8~20cm,宽4~5.5cm,全缘,具离基3出脉,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微被柔毛。夏季于枝顶或叶腋开*绿色小花,聚成圆锥花序;花被6片;雄蕊9,退化雄蕊3,心形;茎部有浅杯状的增大宿存花被,边缘平截稀齿状。果实椭圆形,豌豆大,熟时暗紫色。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栽培于沙丘或斜坡山地。分布于华南及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肉桂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当树龄达到6~10年,韧皮部已积成油层时可采剥,春秋季节均可剥皮。环剥皮按商品规格的长度稍长(41cm),将桂皮剥下,再按规格宽度略宽(8~12cm)截成条状。4~5月剥的称春桂,品质差,9月剥的称秋桂,品质佳。采下的树皮置阴凉处,也可置于木制的“桂夹”内压制成型,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阳光下晒干。晒干后为柱皮,根据生长年限和加工方式不同形成不同产品,有圆筒状的桂通、双圆筒状的油筒桂、片状的板桂、长片槽状、左右两边向内卷,卷边呈半圆筒形的企边桂。拣净杂质,刮去粗皮,用时打碎。或刮去粗皮,用温开水浸润片刻,切片,晾干。捣碎,磨粉,成品称肉桂粉。企边桂呈两侧略内陷的浅槽状,两端斜削。油筒桂多呈卷筒状,长30~50cm,宽或筒径3~10cm,厚2~8mm。各饮片均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多数微突起的皮孔及少数横裂纹,并有灰色地衣斑块;内表面棕红色,平滑,有细纵纹,指甲刻划显油痕。质坚实而脆,折断面颗粒性,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近外层有1条浅*色切向线纹(石细胞环带)。香气浓烈特异,味甜、辣。含挥发油、多糖类、倍半萜与二萜及其糖苷类、*烷醇类等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桂皮醛、乙酸桂皮酯、桂皮酸乙酯、苯甲酸苄酯、苯甲醛、香豆精β-荜澄茄烯、菖蒲烯、β-榄香烯、原儿茶酸、反式桂皮酸等;多糖类成分由L阿拉伯糖和D-木糖(4:3)组成的肉桂多糖;倍半萜、二萜及其糖苷类约20个化合物:有桂皮醇、桂皮醇葡萄糖苷、肉桂苷、锡兰肉桂宁、锡兰肉桂醇、肉桂醇A、肉桂醇A葡萄糖苷、肉桂醇B及其葡萄糖苷、肉桂醇C?、肉桂醇C?葡萄糖苷、肉桂醇C?、肉桂醇C?脱水锡兰肉桂宁、脱水锡兰肉桂醇、肉桂醇D?及其葡萄糖苷、肉桂醇D?肉桂醇E等;*烷醇及其多聚体化合物有3′-甲基-左旋-表儿茶精、5,3′-二甲基-左旋表儿茶精、5,7,3′-三甲氧基-左旋-表儿茶精、4′-甲基-右旋-儿茶精、7,4′-二甲基-右旋儿茶精、5,7,4′-三甲基-右旋-儿茶精、左旋-表儿茶精-3-O-β-葡萄糖苷、左旋-表儿茶精-8-β-葡萄糖苷、左旋·表儿茶精-6-β-葡萄糖苷、左旋-表儿茶精、桂皮鞣质A?、A?、A?、原矢车菊素C?、B?、B?、B?、B?、A?。另外,还含原矢车菊素B?-8-C-β-D-葡萄糖苷、原矢车菊素B?-6-C-β-D-葡萄糖苷、锡兰肉桂素、锡兰肉桂醇、脱水锡兰肉桂素、脱水锡兰肉桂醇、肉桂新醇A、B、C?、C?、C?、D?、D?、D?、D?、E、肉桂新醇A、B、C?、D?的-19-O-β-D-葡萄糖苷、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消旋-丁香树脂酚、肉桂苷、桂皮苷、桂皮多糖AX等。①抗菌作用:肉桂体外对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仅次于丁香。桂皮油对细菌的抑制力与羟苯乙酯等无显著差异,但对自然污染的霉(酵母)菌的抑制力却明显优于羟苯乙酯,能显著抑制黑曲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肉桂油与两性霉素合用,能显著降低两性霉素对白色念珠菌80%的MIC值。
②对消化系统作用:肉桂对多种溃疡模型有效,对蓖麻油和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有显著对抗作用对麻醉大鼠有明显利胆作用。从肉桂和桂枝水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强抗溃疡活性成分桂皮苷、肉桂苷、3,4,5-三羟基苯酚-β-D-洋芫荽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以及3-(2-羟基苯基)丙酸及其苷,其中桂皮苷在极低剂量时(0.15μ??/k??)对多种溃疡模型呈强抑制作用。这种抗溃疡作用是通过胃血流量增加及抑制胃黏膜电位降低所致。桂皮苷对急性黏膜病变及黏膜细胞障碍系的溃疡模型呈现强有力的疗效,其作用的出现与对黏膜细胞保护作用有关。肉桂中的脂溶性抗溃疡活性成分是肉桂醛和邻甲氧基肉桂醛。前者抑制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形成和大鼠胃自发收缩活动及张力,但不影响胃液的pH,后者抑制盐酸-乙酸性和结扎幽门性大鼠溃疡形成,抑制胃酸分泌,但不影响胃蛋白酶分泌。
③对心血管系统作用:肉桂水煎剂对全身血管有扩张作用,桂皮油对兔离体心脏有抑制作用,对末梢血管有持续性扩张作用。实验表明,肉桂能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的聚集,体外有抗凝作用,不影响兔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提示肉桂可能有预防静脉或动脉血栓的作用。麻醉犬静脉注射肉桂1~2分钟时冠脉和脑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下降,说明该药对冠脉和脑血管有短暂的扩张作用;3~5分钟时,血压明显下降,冠脉和脑血流量稍有减少5分钟后血流量随血压的逐渐回升而增加,心率在给药后稍有减慢,以上现象可能与心肌抑制有关。肉桂能明显减低肾上腺再生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和尿醛固酮排出,显著增高纹状体和下丘脑的脑啡肽含量,改善主动脉内膜的高血压性损害。
④抗炎和免疫作用:给小鼠灌服0.8ml/k??和1.6ml/k??肉桂醚提取物或10??/k??和20??/k??肉桂水提取物都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和乙酸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5??/k??和10??/k??水提物还可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对63种药用植物的抗胰蛋白酶作用进行研究,最后确定桂皮的热水提取物有强的抗炎活性,并分离出其活性成分鞣酸样物质。腹腔注射肉桂水提取物m??/k??,能明显抑制小鼠对炭粒的廓清指数、溶血素生成和幼年小鼠脾脏重量,但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无明显影响。抑制体外补体免疫溶血反应和补体依赖性arthus反应以及抑制马杉肾炎和免疫复合体肾炎的尿蛋白增加,提示肉桂水提物能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抗体形成。然而肉桂多糖却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作用,无论腹腔注射还是灌服都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炭粒的能力。
⑤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作用:肉桂水提取物可抑制地塞米松阳虚小鼠的胸腺萎缩和肾上腺中胆固醇升高;甲醇提取物能使大鼠肾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由正常转变为亢进。肉桂能提高雄性大鼠血浆睾酮水平并降低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但不影响血浆皮质酮水平。用大鼠附睾脂肪细胞实验发现肉桂能增强胰岛素活性3倍以上,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均证实肉桂提取物有直接的抗糖尿病的作用。肉桂油中含有的肉桂醛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小鼠正常体温,以及用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发热均有降温作用。对混合疫苗引起发热的家兔,肉桂醛及桂皮酸钠均有解热作用。肉桂的调节作用是双向的,既能使体温低下的动物体温升高,也能使体温升高的动物体温降低,对中枢神经具抑制作用的同时,还表现某种兴奋作用。尤其在利血平化小鼠中,上述现象更为明显,并逆转利血平引起的低体温成高体温,且持续2小时。
⑥抗醛糖还原酶活性:肉桂醛有较强的抗醛糖还原酶活性作用。肉桂醛可作为一个有效的抑制醛糖还原酶的先导化合物和药物。
⑦抗肿瘤作用:桂皮酸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激素,在美国等国家作为植物添加剂已有很长的历史,但近年研究发现桂皮酸能抑制人胶质母细胞瘤、黑色素瘤和激素不敏感的前列腺癌等细胞系的增殖,对高转移人肺癌细胞恶性表型有逆转和抑制侵袭作用,能诱导人肺腺癌细胞、人肝癌细胞、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等的分化,是一种对多种细胞有分化作用的天然分化诱导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适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痛经,经闭。2~5??,不宜久煎;研末,0.5~1.5??;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浸酒,涂搽。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肾气虚乏,下元惫冷,脐腹疼痛,夜多旋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等证:
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熟干地*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味丸,即《金匮要略》肾气丸)。
(1)同属植物越南肉桂CinnαmomumloureiriNees的树皮亦作肉桂用。主产越南,我国云南也有分布。(2)同属植物斯里兰卡肉桂CinnαmomumzeylαnicumBlume的内皮很薄,棕红色,常卷成筒状。产斯里兰卡、越南及印度,我国广东、海南有栽培。
感谢道医草药健康群*药师提供兰屿肉桂图片
感谢广东茂名中医吴亚旺老师提供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不妥敬请告知
谢谢道医草药健康群唯一的老师提供图片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肉桂
肉桂:异名:菌桂、牡桂、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又名:桂木、梫、木桂、桂树。
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干皮、枝皮。常绿乔木,高12~17m,芳香,树皮灰褐色;枝条被灰*色短柔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1.2~2cm,被*色短绒毛;叶片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8~34cm,宽4~9.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内卷,上面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疏被*色短绒毛,离基三出脉,横脉波状,近平行,革质。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8~16cm,被*色绒毛,花序分枝末端具3朵花作聚伞状排列。花两性,长约4.5mm,白色;花梗长3~6mm,被*褐色短绒毛;花被筒倒锥形,花被裂片卵状,先端钝或锐尖;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第一、第二轮雄蕊长约2.5mm,花药卵状长圆形,4室,上2室较小,内向瓣裂,第三轮雄蕊长约2.7mm,花药卵状长圆形,4室,上2室较小,外侧向瓣裂,下2室外向瓣裂;退化雄蕊3,箭头状,连柄长约2mm,柄被柔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7mm,无毛,花柱与子房等长,柱头小,不明显。果实椭圆形,长约1cm,显紫色,无果托浅杯状,有时略齿裂。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本植物的幼嫩果实(桂丁)嫩枝(桂枝)、叶(肉桂叶)、树皮及枝叶经蒸馏所得的芳香油(肉桂油)亦供药用,另设专条。2.大叶清化桂C.cαssiαPreslvar.mαcrophyllumChu。本变种形态与肉桂的主要区别是:叶片甚大,长25~28cm,宽8~13cm;花丝近于无毛。栽培于沙丘或斜坡山地。在广东、广西等有大面积栽培。
进口肉桂:呈两侧向内卷曲的筒状,中央略向下凹的槽形,两端皆斜向削去外皮。外表面稍粗糙,具皱纹,有灰白色和*棕色相间的斑块,圆形或半圆形皮孔多见;内表面棕色至棕褐色,光滑有细纵纹,指甲刻划显油痕。有特殊芳香气,味甜,微辛。进口低山肉桂:外表面粗糙,内表皮稍粗糙。皮薄体较轻,断面浅*色线纹明显。香气差,甜味淡,辛味较浓。进口高山肉桂:外表面细致,内表面细致而润滑。皮厚体较重,断面浅*色,线纹不明显。香气浓,甜味浓,辛味淡。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规定,照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2%,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桂皮醛(C?H?O)不得少于1.5%。
桂皮含挥发油1.98%~2.06%,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占52.92%~61.20%,还有乙酸桂皮酯,桂皮酸乙酯,苯甲酸苄酯,苯甲醛,香豆素,β-荜澄茄烯,菖蒲烯,β-榄香烯,原儿茶酸,反式桂皮酸等。又含儿茶素衍生物:3′-甲基-左旋一表儿茶素,5,3′-二甲基-左旋-表儿茶素,5,7,3′-三甲氧基-左旋-表儿茶素,4′-甲基-右旋-儿茶素,7,4′-二甲基-右旋-儿茶素,5、7,4′-三甲基-右旋-儿茶素,左旋-表儿茶素-3-O-β-葡萄糖苷,左旋-表儿茶素-8-β-葡萄糖苷,左旋-表儿茶素-6-β-葡萄糖苷,左旋-表儿茶素,桂皮鞣质A?、A?、A?;*酮类:含原矢车菊素C?、B?、B?、B?、B?、A?,原矢车菊素B?-8-C-β-D-葡萄糖苷,原矢车菊素B?-6-C-β-D-葡萄糖苷;二萜类:桂皮新醇A、B、C?、C?、C?、D?、D?、D?、D?、E,桂皮新醇A、B、C?、D?、D?的-19-O-β-D-葡萄糖苷,D?的-2-O-β-D-葡萄糖苷等;酚苷类: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3,4,5-三甲氧基酚-β-D-洋芫荽糖(1→6)-β-D-葡萄糖苷。还含锡兰桂皮素,锡兰桂皮醇,脱水锡兰桂皮素,脱水锡兰桂皮醇,消旋-丁香树脂酚,桂皮醛环甘油-1,3-缩醛,桂皮醛环甘油-1,3-缩醛,桂皮苷,桂皮苷和桂皮多糖AX等化合物。
1.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桂皮油系芳香性健胃驱风剂,对肠胃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唾液及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并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缓解肠道痉挛性疼痛。2.抗溃疡作用:肉桂水提取物腹腔注射或灌服50~m??/k??,对寒冷或水浸应激性大鼠胃溃疡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5-羟色胺所致溃疡,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胃液的分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加大鼠胃黏膜血流速率。肉桂水提取物0.5~2.5??/k??灌服3日,对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形成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肉桂中分离出的抗溃疡活性成分桂皮苷0.15μ??/k??口服就能抑制70%乙醇、0.2mo1/L氢氧化钠、5-羟色胺所致溃疡,μ??/k??口服能抑制应激性溃疡,μ??/k??口服能抑制吲哚美辛所致溃疡的发生。0.15μ??/k??、1.0μ??/k??静脉注射可抑制5-羟色胺所引起的胃运动亢进。桂皮苷0.μ??/k??胃内给药能抑制乙醇所致胃黏膜电位降低。以上说明,桂皮苷在极低剂量下对多种溃疡模型呈强抑制作用。肉桂能抑制胰酶的活性。
3.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体外试验证明,肉桂甲醇提取物、桂皮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抗凝血酶作用,桂皮酸亦具抗凝血酶作用。体内试验发现,肉桂甲醇提取物对内*素诱发的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此外,桂皮醇提取物还能明显抑制内*素所致肝淤血、出血等。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由于桂皮醛能抑制花生四烯酸(AA)的释放,从而使血小板中血栓烷A?的产生下降所致。肉桂水煎剂、肉桂水溶甲醇部分和桂皮酸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体外抗血液凝固作用,但对纤溶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桂皮醛50~μ??能增强豚鼠离体心脏的心肌收缩力和心搏数。应用犬的离体肾上腺灌流桂皮醛4×10ˉ1?~12×10ˉ1???/ml,能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切断内脏神经的麻醉犬,于肾上腺近动脉注射桂皮醛10ˉ?m??,能使血压升高,且此作用不受阿托品的前处理抑制,反能被增强,但能被酚妥拉明所拮抗。肉桂能使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和麻醉犬冠脉流量和脑血流量增加,外周血管扩张。肉桂水提取物10??/k??(生药)、肉桂油8ml/k??灌胃,连续7日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均有对抗作用,水提取物强于挥发油,肉桂能使舒张压得到较充分提高,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灌注压相应增高,促进心肌侧支循环开放。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肉桂提取物(肉桂W?)m??/k??腹腔注射1次,能明显降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体的产生,m??/k??连续5日能使幼鼠牌脏重量减轻。桂皮多糖AX能明显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碳粒的吞噬功能。6.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桂皮醛大于30m??/k??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高于m??/k??则在出现抑制前产生短暂兴奋或狂奔发作,m??/k??和m??/k??对去水吗啡或去氧麻*碱产生的运动兴奋有抑制作用。单给桂皮醛可降低小鼠体温,但利舍平所致的体温下降,桂皮醛m??/k??腹腔注射却可使之恢复,此与盐酸丙咪嗪的作用相似。小鼠腹腔注射桂皮醛m??/k??,显著增加纹状体内3,4-二羟苯乙酸、高香草酸和5-羟吲哚乙酸。7.抗炎作用:肉桂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对佐剂性关节炎有预防作用,可防止其全身的继发症状(耳部充血、浮肿、胃肠胀气等)。8.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证明,桂皮醛具有很强的杀真菌作用,尤以对皮肤癣菌作用最强,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02~0.07μl/ml,对深部致病真菌,MIC为0.1~0.3μl/ml。9.抗肿瘤作用:桂皮醛小鼠注射给药,对SV??病*所致的肿瘤能完全抑制。肉桂以饮水方式给予对小鼠感染埃利希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发现肉桂还能诱发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产生。肉桂酸能明显抑制A???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分化。肉桂提取物能刺激人红细胞增殖,显著增强CTL的活性;也能刺激B细胞的免疫球蛋白和单核细胞的IL-1增殖,其活性与分子量为KDa葡萄糖有关,可用于诊断癌症患者。10.延缓衰老作用:肉桂显著增加老龄大鼠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代谢产物含量,提高组织膜酶的活性,改善细胞脂流动性,从而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正常发挥,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肉桂水提物、乙醇提取物有抗氧化活性,乙醇提取物1.0m??/ml能抑制FeCI?-Vc诱导的体外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乙醇提取物剂量0.05~1.0m??/ml有较高的清除过氧根离子的作用和抗氧化活性,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α-VE相比较低。小鼠腹腔注射肉桂煎剂LD??为46±4.3??/k??,大叶清化桂LD??则为42±42??/k??。
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1.《别录》:味甘、辛,大热。有小*。
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肺、肾四经。3.《本草经疏》:桂心入手少阴、厥阴经血分。桂肉入足少阴、厥阴经血分。4.《药性切用》:入肝、肾、命门血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频数,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诸证;命门火衰,火不归源,戴阳、格阳,及上热下寒,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破;脾肾虚寒,脘腹冷痛,食减便溏,肾虚腰痛;寒湿痹痛;寒疝疼痛;宫冷不孕,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阴疽流注,或虚寒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1.《本经》:牡桂,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箘桂,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2.《别录》:(牡桂)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桂)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老。3.《药性论》:杀草木*。主治九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治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拥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治鼻息肉。4.《日华子》:桂心,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孪缩,续筋骨,生肌肉。5.《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非桂不能除。肉桂,散阴疮之结聚排脓,入心引血化汗化脓。6.《医学启源》:补下焦火热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云:渗泄,止渴。7.《本草经疏》:治命门真火不足,阳虚寒动于中,及一切里虚阴寒,寒邪客里之证。8.《本草汇》:散寒邪而利气,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通其气,达子宫而破堕胎。9.《本草从新》: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从治咳逆结气,目赤肿痛,格阳,喉痹,上热下寒等证。10.《得配本草》:补命门之相火,通上下之阴结,升阳气以交中焦,开诸窍而出阴浊,从少阳纳气归肝,平肝邪扶益脾土,一切虚寒致病并宜治之。内服:煎汤,2~5??,不宜久煎;研末,0.5~1.5??或入丸剂。外用:研末,调敷;浸酒,涂擦。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均禁服。畏赤石脂。1.《药对》:忌生葱、石脂(引自《纲目》)。2.《医学启源》:春夏为禁药。3.李东垣:血热证忌桂,用桂忌用诸葱。(引自《药性集要》)4.《本草经疏》:血崩血淋尿血,阴虚吐血咯血,鼻衄齿衄,汗血,小便因热不利,大便因热燥结,肺热咳嗽,产后去血过多,及产后血虚发热,小产后血虚寒热,阴虚五心烦热,似中风口眼歪斜,失音不语,语言蹇涩,手足偏枯,中暑昏晕,中热腹痛,妇人阴虚少腹痛,一切温热病头疼口渴,阳证发斑发狂,小儿痧疹腹疼作泻,痘疹,血热干枯黑陷,妇人血热经行先期,妇人阴虚内热经闭,妇人阴虚,寒热往来,口苦舌干,妇人血热经行作痛,男妇阴虚内热外寒,中暑泻利暴注如火热,一切滞下纯血,由于心经伏热,肠风下血,脏*便血,阳厥似阴,梦遗精滑,虚阳数举,脱阴目盲等三十余证,法并忌之。5.《本草通玄》:忌见火。6.《本经逢原》:脉虚无力者宜;阴虚失血,脉弦细无力者忌服。
1.治卒心痛,亦治久心病发作有时节者:
桂心、当归各一两,栀子十四枚。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服。《时后方》。
2.治心下牵急懊痛:
桂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水一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加术二两,胶饴半斤。《时后方》。3.治小儿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
桂心、*连各等分。上为末,白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汤送下(《普济方》桂连丸)。4.治真寒腰痛,六脉弦紧,口舌青,阴囊缩,身战栗:
肉桂三钱,附子三四钱(急则用生附子),杜仲二钱。热服;如上焦假热拒格,冷服。如膝冷而痛,加川牛膝二三钱;如兼湿者,加苍术二钱。(《会约医镜》桂附杜仲汤)。5.治?腰有血,痛不可忍:
桂心,上一味捣末,以苦酒和涂痛处。此令人喜卧,可勤用之,再为必差。(《外台》引《范汪方》)。6.治寒疝气,来往冲心腹痛:
桂心四两,生姜三两,吴茱萸二两。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六七里一服。忌生葱。(《姚僧垣集验方》桂心汤)。7.治脑头痛:
桂(去粗皮),荜茇,细辛(去苗叶)。上三味等分,捣罗为散。每用一字,先满含温水一口,即荟药于鼻中;偏头痛,随痛左右用之。(《圣济总录》桂辛散)。8.治一切冷嗽:
皂荚(去皮、子,涂酥炙)、干姜(炮裂)、桂(去粗皮)各一两。上三味等分,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饮下,不拘时。(《圣济总录》五嗽丸)。9.治打扑伤破,腹中有瘀血:
桂心、当归各二两,蒲*一升。上三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千金方》。10.治白带腥臭,多悲不乐,大寒:
*柏(为引用)、知母,以上各五分,肉桂一钱附子三钱。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热服。(《兰室秘藏》桂附汤)。11.治霍乱,脚转筋:
桂心二两,木瓜二两(干者),乌梅肉二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圣惠方》。12.治小儿急中风,失音不语:
桂心一两,石菖蒲一分。上为末。三岁一钱,水煎服。若大病后不语者,用猪胆汁调下,未语再服。《玉机微义》桂菖散)。13.治痈疖欲成,未见其头,但肿痛不已:
官桂、陈皮等分。上杵末,水调敷肿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4.疗乳痈:
桂心、甘草各二分,乌头一分(炮),捣为末,和苦酒,涂纸覆之,脓化为水,则神效。《肘后方》。1.治疗腰腿痛:千年健10??,地枫10??,肉桂9??,将三味药混合浸入ml54度以上的白酒中,常温下放置1个月,酒呈棕红色,香气浓郁。每晚喝2小盅,连服15日。共治疗例结果:痊愈96例,随访1年未见复发;有效60例,疼痛基本消失,劳累过度仍有感觉;总有效率%。2.用于阑尾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用桂萸膏(即肉桂、吴茱萸各等分,研细末过20目筛,将适量凡士林加热以后与药末调膏)取适量涂于纱布中央(约2cm×2cm大小),稍烘热后敷脐(神阙穴),24小时换1次。观察了72例硬膜外麻醉手术的阑尾炎患者,其中用本法的治疗组32例,结果可使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平均出现排气时间为23小时,而40例对照组为41小时,平均提前18小时。临床观察表明,桂萸膏能宣通气机,通顺府道,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或肠麻痹,防止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3.治疗小儿腹泻:丁香1.5??,肉桂3??,共研细末备用。使目时取药粉少许用水调成糊状,摊在3cm×3cm的伤湿止痛膏上,然后稍加热,将膏药贴于脐上,每12小时换药1次。共治疗例,结果:敷药1次治愈80例,敷药2次治愈35例,敷药3次,治愈4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99%。未发现不良反应,少数患儿脐周皮肤充血,考虑为伤湿止痛膏刺激所致,取下后充血即自行消失。
1.《药性类明》:桂,导引阳气,调和营卫之气,只是辛热助气上行阳道。血为营,气为卫,营卫不相合谐,桂能导引阳气宣通血脉,使气血同行。《局方》十全大补汤用四君子和*芪补气、四物汤补血,另加桂者,是要其调和营卫之气,使四君子四物汤皆得以成补益之功也。
《本草要略》:桂心入二三分于补阴药中,则能行地*之滞肾,由其味辛属肺而能生肾水,性温行血而能通凝滞也。能通血之凝滞其能补肾也必矣。在中次厚者日官桂。由桂多品而取其品之高也,主中焦有寒。在上薄者俗曰薄桂,走肩臂而行肢节之凝滞,故肩臂引经多用之。其在嫩枝之最薄者曰桂枝,伤寒、伤风之有寒者宜用之,以微解表也,非固表也,惟有汗者表虚而邪微,故用此气薄辛甘之剂以轻散之,岂有辛甘之剂能固表哉,《衍义补遗》辨之明矣。3.《纲目》: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圣惠方》言,桂心入心,血化汗、化脓,盖手少阴君火,厥阴相火,与命门同气者也。《别录》云,桂通血脉是矣。曾世荣言,小儿惊风及泄泻,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能抑肝风而扶脾土。又《医余录》云,有人患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愈虚,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但于温平药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故治两得之。《传》云,木得桂而枯,是也。此皆与《别录》桂利肝肺气,牡桂治胁痛胁风之义相符。4.《本草汇言》: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而呕吐泄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出蛔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厚味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自退矣。5.《玉械药解》:肉桂,本系树皮,亦主走表,但重厚内行,所者表中之里,究其力量所至,直达脏腑,与桂枝专走经络者走不同。6.《药性切用》:甜肉桂,辛甘大热,入肝、肾、命门、血分,温经补火,引热下行,为血分虚冷之专药。牡桂,即大桂,禀离火纯阳之气,辛胜于甘而微带苦性,偏温散而能上行,治心腹冷痛,筋脉拘挛,不减肉桂。若相火不归,下元虚冷,其力不能直达下焦,为稍逊耳。上官桂,一名筒桂,辛甘性温,入经髓而宣通百脉,导引诸药。有辛温行散之功,无壮火食气之患,经络寒痹最宜之。桂心,性近肉桂,厚去外皮,入心、脾、血分而祛寒止痛,内托排脓,治内不治外之专药。7.《衷中参西录》:肉桂,味辛而甘,气香而窜,性大热纯阳。为其树身近下之皮,故性能下达,暖丹田,壮元阳,补相火。其色紫赤,又善补助君火,温通经脉,治周身血脉因寒而痹,故治关节腰肢疼痛及疮家白疽。《本经》谓其为诸药之先聘通使,盖因其香窜之气,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经络腠理,倏忽之间莫不周遍,故诸药不能透达之处,有肉桂引之,则莫不透达也。附子、肉桂皆气味辛热,能补助元阳,然至元阳将绝,或浮越脱陷之时,则宜用附子而不宜用肉桂。诚以附子但味厚,肉桂则气味俱厚,补益之中实兼有走散之力,非救危扶颓之大药,观仲景《伤寒论》少阴诸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