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儿童健康服务
作者|董逸翔
编辑|叶龙
审核|王爱敏
“
细菌性胃肠炎,顾名思义,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病从口入”类疾病中的一种,它的发病极大多数都与不洁饮食相关,也就是我们一般老百姓常说的食物中*、吃坏了。
“
细菌性胃肠炎较多发生在温热潮湿的季节,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细菌更容易在食物上繁殖滋生,被人类食入后更易致病。儿童常见的致病菌种有大肠埃希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以及志贺菌属等。小婴儿因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患病后症状更重,感染更易扩散,更易出现其他并发症。
“症状表现
呕吐、腹痛、腹泻是细菌性胃肠炎最典型的表现,其症状严重程度与进食量相关。在消化道繁殖的致病菌,其分泌的物质可以刺激消化道黏膜,使其发生痉挛、收缩,从而引起疼痛;粪便可为*色或*绿色,肠道黏膜损伤严重的会排出黏液脓血便。
有些患儿可出现发热,畏寒寒战,精神萎靡,甚至出现电解质紊乱、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医院做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可升高,大便常规可见白细胞,隐血阳性,大便培养、血培养可能找出相关的致病菌种。
”
“怎么处理呢?
对于免疫力正常的大年龄轻症患儿可能吐几次、拉几次,把吃进去的脏东西排干净就好了;或者只是大便性状比平时稀,大便次数稍增多,此时只需服用“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1-2天就能治愈。
若出现黏液脓血便,则提示肠道已经发生感染、损伤;若伴有发烧,则需考虑病菌或其产生的*素进入了血液循环,造成了全身的感染,医院处理。
另外小年龄的儿童或本身存在免疫低下的基础疾病者,因其病情易快速发展,建议及时就医。
”
“注意事项
切忌擅自用药止吐、止泻。因为对于感染性的消化道疾病来说,呕吐、腹泻是人体正常的排病途径,致病菌可随呕吐物及粪便大量排出,让机体更快恢复,否则这些病菌将在体内大量繁殖,加重感染,后果十分严重。
切忌擅自止痛。不洁饮食后出现腹痛等症状,在考虑胃肠炎的同时,也需要与急性胰腺炎、胆结石、肠梗阻、阑尾炎等其它消化科急症相鉴别,擅自止痛容易掩饰病情,就医时也影响医生诊断。
遵医嘱用药,切忌擅自停药。特别是经医生判断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需要强调“疗程”,不能只凭个人症状及感受,认为“我不烧、不痛、不吐、不拉”就算彻底好了。此时可能是处于细菌被抗生素暂时打压,稍稍消停的阶段,若不继续用药将其赶尽杀绝,过几天待细菌缓过神来很可能出现反扑、疾病复发。
”
●往期推荐●
●孩子挑食咋整?家有二宝的儿科叶大夫为您支招啦
●孩子发烧时,体温高低代表什么呢?
●耳鼻喉科专家来告诉您,哪些“网红鼻炎药”不靠谱
●孩子肚子里有没有这种细菌,该不该查,该不该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