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
换季常见传染病!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秋分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燥邪由温转凉,
这就提醒我们
在日常生活起居及饮食方面
都要有所调整和注意。
孩子皮肤娇嫩、呼吸频率高、
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
如果饮水和饮食调理不当
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秋季也是传染病高发季,
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常见的传染病。
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提高预防知识水平,
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提供给大家,以保护孩子的健康。
常见秋季传染病
1.诺如病*又称诺瓦克病*,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诺如病*在密闭场所中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学龄前儿童更容易被感染。诺如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但寒冷季节尤为多发。目前还未出现针对诺如病*的特效药或疫苗,但有明显的自限性,即两三天后会自己好转。2.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副流感病*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尤其爱在人群密集的场所爆发流行。它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的接触或者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以后发生的一种接触传播。典型症状:高烧、全身酸痛、没有力气、想睡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这种疾病在秋冬季节是高发期。3.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疾病。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预后良好。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引起的咽颊炎。4.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A组16型和肠道病*71型。此病以手、足部出疹和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为特征性表现,一般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5~7天自行缓解,少部分患儿发展为重症,通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病例进展迅速,如不及早诊断和救治则病死率超过80%。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5.水痘
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患儿疱疹内的疱浆通过衣服、用具、玩具传染,传染性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春秋季节。小儿传染上水痘病*后,要经过2周左右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一般是先发热一天,伴有头疼、厌食、哭闹、烦躁不安、全身不适或咳嗽,然后有皮疹出现,大多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腋下,发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是皮肤出现米粒至豆子大小的红色斑疹或丘疹,24小时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极易破裂溃烂。3~5天后,水疱渐渐干裂,先由中央萎缩,然后结痂,再经数天或2~3周,结痂完全脱落而痊愈,一般不留痕迹。
预防措施
一、注意饮食、饮水
秋天的天气比较干燥,孩子容易嘴唇干燥,喉咙不舒服。在饮食上,不要给孩子吃一些过于干的食物,比如:饼干和糖果之类的。秋天建议给孩子喝足够量的水,可以炖一些冰糖梨子水,孩子们很喜欢喝,不仅解渴,还润肺,尤其是对咳嗽初期很管用。
切记不要给孩子吃冷饮,喝凉水,脾胃不太好的宝宝,葡萄和西瓜都不要再吃了
二、早晚多加件薄外套
秋天的气温,一般都是早晚凉,中午热。“春捂秋冻”,秋冻,就是尽量少添一些衣服,这样对预防感冒有好处。对于体质弱的宝宝,立秋过后穿衣一般保证“三暖”即可,包括肚子、手脚、背部的保暖。家长们一定要给宝宝穿上袜子,或者是透气的帆布鞋和网鞋,避免脚部受凉。
三、适量的室外运动
秋高气爽,非常适合一些户外活动,室外运动不仅能够呼吸新鲜空气,也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加速身体新陈代谢。
很多妈妈抱怨,孩子一去幼儿园就生病,一定是幼儿园有“问题”,其实,也不完全是这个原因。孩子小,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和呵护,而且每一个宝宝都存在个体差异。多带孩子户外活动,适当的体力消耗,利于刺激孩子食欲的增加,也会适当提高睡眠质量和时间,而且,秋季是孩子长身体的最佳季节。
四、秋季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在秋冬季节交替的此时,天气忽冷忽热,最容易出现感冒的症状。治疗感冒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还要注意的就是饮食,如果饮食得当就可以促使感冒更快的痊愈。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感冒期间的饮食方案:(一)感冒的饮食原则一般感冒多为实证,治疗以解表达邪为主。风寒予以辛温解表,风热治以辛凉解表,夹有暑湿当清暑去湿,体虚感冒应标本兼顾。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宜食油腻、黏滞、辛辣的食物。那么,在感冒时吃什么好呢?感冒吃什么好?1、喝鸡汤。美国有两家临床医疗中心报道,喝鸡汤能抑制咽喉及呼吸道炎症,对消除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等症状极为有效。因为鸡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能显著增强机体对感冒病*的抵抗能力,鸡肉中还含有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液分泌的作用,这对保护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加速感冒痊愈有良好的作用。2、多食萝卜。实践证明,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治疗感冒有独特作用。具体做法是把甜脆多汁的萝卜切碎,压出半茶杯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然后加白糖或蜂蜜,拌匀后冲入开水当饮料喝,每日三次,连服两天,可以清热、解*、祛寒,防治感冒。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感冒时不能吃的食物都有哪些?(二)感冒不能吃什么1、忌甜腻食物:甘味甜腻食物妨碍脾胃正常运化,痰湿滋生,加重咳嗽、咳痰之症。2、忌辛热食物辣椒、芥末等辛热食物:助火生痰,使痰变黏稠,不易咳出,使头痛、鼻塞加重。3、忌烧烤煎炸之品:烧烤、煎炸食物,诸如炸猪肉排、烤肉等,虽气香味美,但不易消化,使康复延迟,不利疾病早日痊愈。4、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对呼吸道黏膜不利,使之干燥、痉挛,引起鼻塞、呛咳等症,加重病人的症状。5、忌海鱼、柿子、烟、酒等。6、忌饮食不节:饮食不节会使感冒迁延难治。由此看来,在感冒时日常饮食也很重要哦。
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咳嗽时一定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勤洗手,饭前便后、触摸眼口鼻时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使用流动水洗手,还要养成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的习惯;常洗澡、理发、修剪指甲,早晚洗漱;不随地吐痰,及时处理垃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手绢、牙刷、餐具或其他个人物品;避免用脏手或脏物接触眼口鼻。
2、科学佩戴口罩,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减少病*感染的机会。
积极配合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家长尽量不要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的场所,每天及时观察幼儿的健康状况,如幼儿有发热症状要为其测量体温,如果幼儿有发烧及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应自觉戴上口罩并带其就诊。如幼儿需要居家隔离治疗,家长应督促幼儿在家休息,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
积极接种相关疫苗。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