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小妙招(夏季)
炎炎夏日的到来,
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
幼儿作为传染病的高发易发人群,
不只是幼儿园做好预防传染工作,
家长更要了解如何预防传染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summer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夏季是传染性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乙脑炎、流行性腮腺炎、伤寒和副伤寒、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细菌性肠炎、猩红热等。(四季性传染疾病:新型冠状病*)希望各位家长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01.
新型冠状病*的预防
新型冠状病*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MERS-CoV)都属于β属冠状病*。该病*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
?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主要症状:
发烧、轻微咳嗽、乏力为主要表现,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
1.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外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
3.不食用野生动物,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4.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可疑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5.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02.
流行性乙脑炎的预防
流行性乙脑炎是由乙脑病*引起的,经蚊虫叮咬传播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
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主要症状:
临床上发病急,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预防措施:
1.管理好家畜,做好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和疫苗免疫工作,人畜居住地分开。2.防蚊和灭蚊是预防乙脑病*传播的重要措施。3.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根本措施。03.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预防措施:
1.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接触患有腮腺炎的孩子。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04.
伤寒和副伤寒的预防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的一类急性肠道传染病。都好发于夏秋季,以带菌者和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若不及时发现、控制,容易造成疫情扩散和流行。但副伤寒的发病率较伤寒低。?传播途径:
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可由粪-口途径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可引起疾病暴发流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是散发流行的传播途径,苍蝇和蟑螂等媒介可机械性携带病原菌引起散发流行。?主要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皮疹、肝脾肿大等。可能会出现肠穿孔、肠出血、心肌炎、严重*血症等并发症,若没有接受及时和积极的治疗,病死率较高。?预防措施:
1.避免饮用生水,避免进食未煮熟的肉类食品,进食水果前应洗净或削皮。2.接种疫苗易感人群建议进行预防接种。但疫苗仅有部分免疫保护作用。因此,已经进行免疫预防的个体仍然需要注意饮食卫生。3.避免接触患者患者是伤寒和副伤寒的直接传染源,易感者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以免影响身体健康。05.
手足口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发烧,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伴有咳嗽、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勤洗手、消*。
2.注意保持家庭卫生、室内通风、勤晒衣被。
3.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做好清洗,不喝生水。
4.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5.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处理。
06.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由细菌感染导致了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及溃疡,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主要症状,大便为黏液脓血便。?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即带有志贺杆菌的粪便排出人体后,可污染手、苍蝇、食物和水,最终经口腔进入人体。菌痢可以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即健康人因为接触患者或带菌者及其生活用具而被感染。?主要症状:
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可为数小时到一周不等,平均为1~4天。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潜伏期的时长和症状的轻重与患者的年龄、抵抗力,感染细菌的数量、*力及菌型,以及是否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相关。?预防措施:
1.预防措施主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2.避免与细菌性痢疾患者及带菌者的密切接触。若家中有患者或带菌者,应做好消化道隔离。3.注意饮食、饮水、粪便管理,消灭苍蝇.4.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洗干净。07.
细菌性肠炎的预防
细菌性肠炎是感染性肠炎的一种,顾名思义,引起肠炎的病原微生物是各种细菌。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口口传播、口粪传播等。
?主要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稀水便或者是黏液脓血便。部分患者可有发热以及里急后重的感觉,所以又称之为感染性腹泻。
?预防措施:
1.一定要注意调整好饮食以及生活习惯。2.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饮食清淡易消化。3.注意个人卫生。08.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咽部肿痛、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传播途径: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带菌者和猩红热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出现咽峡炎症状的患者,咳嗽时会排出大量的细菌,是重要的传染源。细菌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少数病例经密切接触、皮肤创伤处或产道传播。?主要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多为1~12天,一般2~5天。可分为普通型、脓*型、中*型、外科型(包含产科型)。在流行期间,大多数患者为普通型,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皮疹。?预防措施:
1.家中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锻炼提高免疫力。2.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3.勤洗手,尤其是吃东西之前和接触到传染源后。不要与患者共享餐具和共享食物。打喷嚏和咳嗽时用肘部遮住口鼻(不要用手遮挡),防止有细菌随空气传播。
幼儿园的话
幼儿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细心照料幼儿的身心健康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用心呵护幼儿让他们安全度夏一起陪伴幼儿茁壮成长
编辑:秦宇
审核:齐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