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大多是急、危、重患者,不能经口进食,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救治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途径,它能够恢复正常的肠道通透性,提高免疫力,避免肠道功能紊乱。早期肠内营养还能够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感染率,改善营养摄取,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重症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使用肠内营养。鼻饲便是最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鼻饲是什么?居家护理应注意什么?
鼻饲就是将一根胃管经过咽喉部插入胃内,从胃管内灌入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
鼻饲前的准备
1.鼻饲前首先确保胃管位置正确,测量胃管长度,一般长度为45~55cm,检查胃管是否盘于口腔,通过观察胃管穿出鼻孔或皮肤处的标记变化,可以及早发现胃管的移位。发生改变时,及时调整胃管位置,医院就诊。
2.判断胃管在胃内有三种方法:①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能抽出胃液;②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③置听诊器于患者胃部,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在居家护理时,最好选择前两种方式进行检查。
3.鼻饲液温度为38~40℃,温度过高,会造成患者肠道粘膜的烫伤,温度过低可引起肠道痉挛、腹痛、恶心、腹泻和呃逆等。鼻饲时最好准备一个温度计,没有温度计时,可以在前臂内侧感受到温热即可。
4.新鲜果汁和牛奶不可同时注入,以免发生蛋白凝集而堵塞胃管。如果胃管堵塞,千万不可强行冲管,医院就诊。
5.鼻饲液太稀,会使患者营养不良,太稠,则容易堵管。如果患者还需要服药,必须将药片研碎,充分溶解后再注入胃管内。
6.鼻饲液必须现配现用,若一次没有用完,应置于冰箱保存,一日内使用完毕。
鼻饲的方法
1.鼻饲时,床头抬高30°~45°,鼻饲后尽量不搬动患者,不吸痰不叩背,嘱患者保持原卧位30-60分钟后再更变体位,避免引起呕吐,返流,误吸。每次鼻饲前或中断后使用20~30ml温开水冲洗胃管。
2.每次鼻饲前都要回抽胃管,如果抽出胃内容物为暗红色或咖啡色时,应暂停鼻饲,来院进行检验后再决定下一步饮食,如果检验结果呈阳性,暂停鼻饲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若为阴性,继续进行鼻饲。
3.鼻饲速度应由慢到快,首日肠内营养输注速度为20~50ml/小时,次日起逐渐加至80~ml/小时。每次喂养的总量不能超过ml。保持缓慢适宜的鼻饲速度,直至患者适应耐受。分次鼻饲不耐受者可采取营养输注泵持续鼻饲。
4.每次抽取鼻饲液时均应反折胃管末端,以免空气进入胃内引起患者腹胀和不适
5.鼻饲后,使用20~30ml温开水将胃管残留食物冲洗干净,防止鼻饲液积于胃管内变质造成胃肠炎或管道堵塞。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裹,皮筋系紧,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枕旁,以免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鼻饲液返流。还要将注射器彻底清洁,保持干燥。
6.建议鼻饲从06:30开始,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每次灌注量不超过ml,每日六到七次,这也是不是固定的,可根据患者胃内容物残余量而调整鼻饲量和间隔时间。若残余量大于ml,则应暂停鼻饲或减少鼻饲量,或者加大鼻饲间隔时间。
鼻饲的注意事项
1.适当调整胃管的角度及胶布固定的部位,以减少压迫时间。定期更换胃管,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根据胃管的材质,每4~6周需更换胃管,在当日晚上鼻饲结束后拔除胃管,次日晨从对侧鼻孔重新插入。
2.当呼吸道分泌物突然增多时,可能发生了返流误吸,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翻身叩背,使患者咳出误吸液,必要时用50ml注射器接吸痰管吸出口鼻分泌物及误吸液,尽早处理,以防发生意外,医院就诊。
3.因长期鼻饲,患者口腔、呼吸道以及咽喉部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患者误吸后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因此
要加强鼻腔清洁及口腔护理。
现在,长期鼻饲患者的居家护理越来越多,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保证鼻饲的安全。对鼻饲患者可能出现的鼻饲问题,进行预见性干预,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有效提高家属的护理质量,改善鼻饲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发热门诊24小时咨询热线
-
供稿:神经外科一病区、脑血管病治疗中心
编辑:张瑛
责编:*淑尽
审核:鲁海燕
医院订阅号
医院服务号
医院抖音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