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是第7个“中国便秘日”,借此机会和大伙儿聊聊便秘的那些事儿。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也是难治病。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排便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理活动,对于便秘患者而言却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心理负担,身心受折磨,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痛,
一、什么是便秘?
便秘主要以排便困难为主,包括排便费力、排便费时、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和需辅助排便;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所以根据罗马Ⅳ的诊断标准,简单来说,便秘不只是大便干硬、排便频率减少才叫便秘;即使每日有大便甚至每日多次大便,便质干或软,但大便困难,费力难解,且有大便堵塞感及大便不尽感等,也可能是便秘,即出口梗阻型便秘,而且这类型的便秘越来越多。
二、便秘的分类
根据有无脏器器质性病变因素,便秘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
1、什么是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无明确脏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主要包括:
(1)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进食过于精细、进食量少或食物中缺少纤维素,同时不注意补充水分,使食物残渣缺少对肠道的有效刺激,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其中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成块而形成便秘。
(2)不良的生活习惯:久卧久坐、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都会使肠道蠕动减弱,降低肠道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排便反射难以形成,最终导致便秘。
(3)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或过高: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以将粪便排出体外;或张力过高,排出困难。
(5)精神因素:精神压力大、精神衰弱、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因素打乱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功能性便秘分类
2、器质性便秘的病因有哪些
主要包括结肠原发疾病、肠道外病变和全身性疾病。
(1)结肠原发疾病:如结肠良恶性肿瘤、先天性巨结肠、或肠道内炎症、肠扭转、肠套叠等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
(2)肠道外病变:如腹腔或盆腔内肿瘤的压迫、肛周脓肿、痔疮等引起大便排出通道受阻。
(3)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尿*症、高钙血症、低钾血症、脑血管意外、截瘫、多发性硬化、皮肌炎等,可使肠肌松弛、排便无力而导致便秘。
三、便秘的治疗
(1)合理安排膳食: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特别对于干硬型的便秘,通便效果最好的食物就是红薯,它含纤维素最多。其它的薯类,土豆、山药这些对便秘都有好处。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去排便,可以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到了时间就会产生便意,胃肠道也会出现推进性的蠕动,对于排便也会有帮助。不要忍住便意;不要拿着手机长时间蹲厕所。
(3)保持心情愉悦,生活工作要有规律性,避免熬夜。
(4)鼓励适当运动:散步、做操、太极拳等。
(5)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渗透性及容积性泻药,如乳果糖、小麦纤维、聚乙二醇等。
(6)中医药、针灸等治疗。
(7)生物反馈治疗。
四、注意事项
(1)不能长期滥用刺激性泻药
比如果导片、排*养颜胶囊、芦荟胶囊、大*、番泻叶,并且包括一些网红药物如日本小红丸(主要成分比沙可啶、番泻叶)等,长期使用会使结肠粘膜下黑色素沉积,形成所谓的结肠黑变病(如下图)。
(2)打开你的肛门直肠角(肛直角),学会排便
排便的最后一关,就是耻骨直肠肌放松,肛直角打开。而如今家庭越来越普及的坐便器,无形地为打开肛直角上了枷锁。所以,便秘患者推荐蹲位排便,它是最符合人体排便的排便模式。而面对坐便器的广泛使用,请踮起你的小板凳,让他帮你打开肛直角,尽情享受菊花口的畅通无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