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尹恝周宏伟何彦等GUT突破脑卒中与肠道菌
TUhjnbcbe - 2021/4/18 19:01:00

今天是第期日报。祝各位读者春节快乐,牛年大吉!

尹恝+周宏伟+何彦:脑卒中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双向互作

Gut[IF:19.]

①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存在动态的肠道菌群失调和恢复,肠杆菌科的富集可预测患者的不良预后;②小鼠试验显示,脑缺血会迅速引起肠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自由基反应产生过量的硝酸盐,导致菌群失调、肠杆菌科扩张;③肠杆菌科的过度增殖,通过LPS-TLR4途径加重全身炎症,恶化脑梗死;④用氨基胍或超氧化物歧化酶减少硝酸盐生成,或用钨酸盐抑制细菌的硝酸盐呼吸,均可抑制肠杆菌科细菌生长,减轻小鼠系统性炎症,减轻脑梗死。

Rapidgutdysbiosisinducedbystrokeexacerbatesbraininfarctioninturn02-09,doi:10./gutjnl--

中风(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神经保护防治手段。中风的许多风险因素都与肠道菌群有关,然而,中风和肠道菌群之间的作用关系仍待深入研究。Gut最新发表了来自医院尹恝、周宏伟和何彦与团队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中风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双向互作关系:缺血性脑卒中会迅速引发肠道菌群失调、肠杆菌科细菌过度生长,而这种菌群失调反过来会加重脑梗死。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为中风的临床预后预测和防治干预,提供了具有转化价值的新思路。(

mildbreeze)

纪立农+李俊桦等:Nature子刊揭秘成年人肠道微生态“变迁史”

NatureAging[IF:N/A]

①以北京平谷队列为基础,综合中国、以色列和荷兰超过名成年人的肠道微生态数据,发现成年人肠道菌群组成和变化具有普适的性别差异性;②肠道微生态存在性别差异,绝经前女性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同龄段男性,女性肠道中富集了更多对宿主代谢有益的微生物;③随着宿主年龄的增加,肠道微生态的性别差异逐渐缩小;④不同人种、性别间,肠道菌群随宿主年龄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肠道中出现的口腔共生菌群可作为指示宿主年龄的最优指标。

Sex-andage-relatedtrajectoriesoftheadulthumangutmicrobiotasharedacrosspopulationsofdifferentethnicities01-14,doi:10./s---2

肠道共生微生物伴随人类一生,影响宿主并受宿主的代谢、饮食等多重因素影响。NatureAging近期发医院纪立农、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李俊桦与研究团队的大人群数据研究,发现肠道共生菌群结构的宿主性别差异性、随宿主年龄的变化规律均具有跨人种的普适性,指出了宿主激素水平-肠道共生菌群-宿主代谢之间的重要关联。本研究开创性地探讨肠道共生微生态变化的普遍规律,对于揭示共生微生态-宿主互作、开发普适性的菌群干预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参考。(

周旸)

肥胖相关的自控缺陷,可能是肠道菌群出了问题

Gut[IF:19.]

①肠道菌群组成/功能和血液/粪便代谢组,都与人的抑制控制(IC)能力相关;②鉴定出菌群和代谢组的一碳代谢、色氨酸和组氨酸通路与IC相关,但这些关联受肥胖状态的影响;③肠道菌群还与调控IC的大脑结构存在关联;④肥胖者的IC缺陷能通过粪菌移植在小鼠中复现部分相关表型,影响逆转学习(反映认知灵活性)和大脑转录组;⑤这些发现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或能改善肥胖相关的冲动行为(IC缺陷),对改善肥胖者的健康饮食依从性或有重要意义。

Obesity-associateddeficitsininhibitorycontrolarephenocopiedtomicethroughgutmicrobiotachangesinone-carbonandaromaticaminoacidsmetabolicpathways01-29,doi:10./gutjnl--

抑制控制(IC)是指个体抑制住自己的冲动、本能的认知过程,能帮助个体达成长期目标,是对自身行为控制力的一种体现。肥胖者通常存在IC缺陷,因而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或者难以坚持锻炼,使得减肥变得困难重重。Gut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结合临床分析和小鼠试验,鉴定出肠道菌群和代谢组等与IC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或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IC缺陷。(

mildbreeze)

老年人的蛋白摄入指标与肌肉力量及身体机能相关

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IF:6.]

①纳入名老年受试者(67-84岁),随访3年,基于9次24小时饮食回顾评估受试者的蛋白摄入情况;②更多的蛋白摄入量与更高的伸膝力量及身体机能相关,并与女性的更少的身体机能衰退相关;③男性及女性的最佳蛋白摄入量分别为每餐30-35g及35-50g;④在男性中,每餐之间的蛋白摄入量分布越不均匀,身体机能越强,且握力衰退更少;⑤在女性中,更多的可提供蛋白的零食摄入与更高的握力及伸膝力量相关,并与更少的握力衰退相关。

Prospectiveassociationsofproteinintakeparameterswithmusclestrengthandphysicalperformancein

1
查看完整版本: 尹恝周宏伟何彦等GUT突破脑卒中与肠道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