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
原本活泼可爱的宝宝,莫名地开始哭闹,还不断地踹自己的小腿,或用自己的小手捂着肚子。
好不容易安静了些,可没过一会,宝宝又开始了……
这时候,有的妈妈可能就会怀疑宝宝是不是吃坏了肚子,没有太过重视。
如果紧接着宝宝又吐了,还排出了果酱样大便,这时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一医院就诊。
因为根据这些症状就可以初步诊断,宝宝很可能是患了肠套叠!
提到肠套叠,可能对于很多妈妈来说非常陌生,但是它却是导致婴幼儿腹痛急症的“元凶”之一。
一般多发于2岁内的宝宝,尤其以6~12月龄宝宝最常见,男宝宝发病率高于女宝宝,约为3:2。
■肠套叠有4种非常典型的症状:
1.腹痛(阵发性哭闹)
宝宝突然出现反复有规律的哭闹,并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等表现。
2.呕吐
呕吐是宝宝肠套叠的早期症状,初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有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之后可含有的胆汁,晚期可能呕吐粪便样液体(如果同时出现排便突然停止伴呕吐粪便,则需要考虑肠梗阻)。
3.腹部包块
在宝宝哭闹的间歇,可以在宝宝的右上腹部摸出腊肠样的肿块,肿块轻压有疼痛感,一般可沿结肠移动。但腹部包块家长大多无法判断,需要医生来诊断。
4.果酱样大便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宝宝会在起病后的6~12小时,出现含血或黏液的果酱样大便。
小贴士少部分肠套叠的宝宝在刚开始时并没有哭闹,腹痛的症状也不明显,到后期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嗜睡、精神萎靡等情况,甚至会进入休克状态。
■重点提醒:对于宝宝肠套叠,妈妈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因为患宝宝肠套叠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话,可能就会引起宝宝血液循环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肠穿孔、肠坏死等情况,危及宝宝的生命。
即使经过手术治疗,使宝宝转危为安,但之后也可能会影响到宝宝吸收营养,从而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妈妈一定要时刻留心宝宝的状态,一旦发现宝宝出现以上症状或怀疑宝宝是肠套叠时,应该马上带宝宝就医。
世界上没有如果,更没有后悔药,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妈妈不允许存在一丝的侥幸心理。
尤其是在发现宝宝不舒服时,一定要及时应对。
我们家庭医生就曾遇见过一位妈妈,在宝宝不舒服后并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使病情严重,给宝宝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可以看出这位妈妈在和我们家庭医生沟通时,已经怀疑宝宝是*疸了,也第一时间向我们的家庭医生进行了求证。
根据妈妈的描述,我们的家庭医生明确指出宝宝是有*疸的,并建医院测皮疸。
可这位妈妈并没有医院,反而听家里老人的建议,使用所谓的“偏方”,给宝宝进行了“医治”。
不过好在通过我们家庭医生耐心的解释和指导,这位妈医院:
其实,我也理解妈妈们在宝宝不舒服时的心情,毕竟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遇到问题不知所措也很正常,而且育儿从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但是我希望父母能在平常多了解一些相关的育儿知识,或是能够在宝宝不舒服时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让宝宝避免承受很多不必要的疼痛。
而这也是我打造我们“家庭医生套餐”的初心,想要为父母提供更多的专业育儿知识,提前预防宝宝生病,或是在宝宝生病时,能及早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了解到正确的应对措施,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我们的家庭医生由专业的儿科医生、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组成,能够为宝宝提供全方位的呵护,有信心照顾好每一位宝宝。
如:
并且,我们还会给每一位签约的宝宝,制定一份专属健康档案,持续性的给宝宝提供喂养、生长发育和疾病等指导与建议,解答所有的育儿困惑。
一年天,只要宝宝需要,我们就能一直陪伴在宝宝的身边,随时提供最及时、最可靠、最可行的健康服务。
想了解我们的家庭医生服务和团队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