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润肠养胃,腹胀便秘第一方四磨汤
TUhjnbcbe - 2021/4/2 6:40:00

相传在北宋乾德年间(公元年),晋王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喜添三儿子赵德昌(后来的宋祯宗)。小王子生得乖巧伶俐,招人喜爱,唯有一样让晋王爷不安:小德昌的肚子一直不好,经常腹泻、腹胀、胃口也差。

一时间,附近“名医”闻讯纷纷前来献方治病,但小德昌的病情仍无起色。一天,一银须老翁一言不发拨开人群,揭榜直奔王府而去。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只见老翁从他那葫芦中取出四包药,交御医户用钵水磨后煎煮半个时辰,让小德昌喝下。约莫两个时辰,小德昌放了一个长屁,又拉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就叫着要吃点东西。连服三日后,小王子饮食正常,身体逐渐恢复,晋王大悦。

原来,老翁姓游名连俊,字长卿,湖南衡山人。此药名叫四磨汤,因由木香、枳壳、槟榔、乌药等四味药用水磨服而得名。系游翁祖传秘方。婴幼儿行气导滞、调和肠胃十分灵验,久服无碍。晋王见游翁精通医道,就劝期留在王府潜心研究医道。“四磨汤”自此成为王府常用御药,后此方载入宋代医学名著《济生方》和明代《痘疹金镜录》之中。

游翁告老还乡,回到湖南衡山(今衡阳)开了一间药铺济世救民,传授医道。由于“四磨汤”的疗效显著,当地老百姓纷纷前来购买,给婴幼儿服用,以调和肠胃,治疗乳食内滞,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

四磨汤的美名很快由城镇传至农村,沿湘江流域传遍湖南、湖北……久而久之,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习惯,婴儿出生一周后,不论是男是女,有病无病,都给服用四磨汤,这样,孩子成长过程中,一般不会再闹肚子,肠胃特别好。这个习惯从民间到现在已沿袭多年。

“四磨”是指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的方法。由于方中诸药均较坚实、非久煎不能出其性,但煎煮过久又恐芳香气味散逸,而影响治疗效果,故用此法,取其“磨则味全”之意,故称“四磨汤”。

最早记载于宋代医学名著《严氏济生方》,是书中个处方之一,组方为乌药、人参、沉香、槟榔,沿用至明代,医书《痘疹金镜录》在《严氏济生方》基础上进行配方增减,将原来的人参、沉香调换为木香、枳壳。"四磨"指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的方法。由于方中诸药均较坚实、非久煎不能出其性,但煎煮过久又恐芳香气味散逸,而影响治疗效果,故用此法,取其"磨则味全"之意,故称"四磨汤"。本方用于治疗因七情失调所致气逆不降之证,服之行气导滞、止痛降逆,又因方中用人参一味,可防三药之副作用,俾行气而不伤气,破滞而不伤正,扶正袪邪而获效。

四磨汤是一种快速排除胃肠积滞,全面增强、调理消化机能的特效验方。方中的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乌药顺气畅中、散寒止痛;槟榔导滞、杀虫、利水,四药合用可理气调血、疏通经络、调和脏腑,从而恢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完全符合“气上宜降之,气逆宜顺之”的中医理论。其特点是纯中药、见效快,对于治疗儿童肠胃疾病、中老年人消化功能紊乱有较好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润肠养胃,腹胀便秘第一方四磨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