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身负重任
在大家的印象里,肠道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与此同时,肠道也承担免疫功能。我们肠道中分布着种类数量繁多的免疫细胞,它们在肠道粘膜表皮上下排兵布阵,查岗放哨。分布在肠道的各种免疫细胞
《免疫学原理》(第3版)
这些细胞和组织构成了肠道里重要的免疫防线。它们任务紧,担子重,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大量的抗原,对所有进入肠道的物质,都要挨个仔细检查。既要友善地对待食物和共生菌,又要火眼金睛识别出可能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
肠道身兼数职,高强度的工作也让它一言不合就爱“发脾气”。
肠道“发脾气”,有什么后果?
肠道中有几千种细菌,重达1.5公斤,总数比人体自身细胞还多10倍。如果肠道健康,致病菌会受到有益菌群的抵抗,随大便排出。
如果肠道闹脾气,屏障功能受损,致病菌就会突破肠黏膜的保护屏障进入身体各处,继而引发多种疾病。
研究发现,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自闭症等在内的50多种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教授梅耶·梅尔博士研究发现,肠道内的微生物还与自闭症、抑郁、焦虑等有关,迷走神经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这7个习惯太伤肠,很多人还在做
既然肠道健康如此重要,平时在生活中,就应该积极避免容易导致肠道“受伤”的因素。1爱吃烤肉烧烤时的温度可高达℃以上,此时肉类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分解出多环芳烃和杂环胺等致癌物质,而且越焦的地方,有害物质越多。这种肉类经肠道吸收养分后,形成的代谢产物对结直肠肠壁有*性,若长年累月与肠粘膜相互作用,就可能诱发肠粘膜畸变、恶变,出现息肉(癌前病变),甚至导致肠癌。平时应尽量少吃或不吃烤肉,如果实在喜欢,可先将肉用纯生啤酒腌制一会儿,让啤酒中的抗氧化成分减少烧烤中致癌物的形成。烧烤时也要时常翻面,以免持续高温产生更多的致癌物质。
2爱吃高脂食物脂肪进入肠道以后,人体会分泌胆汁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如果频繁大量进食高脂肪食物,肠道中胆汁的浓度就会上升,而过多的胆汁酸和胆盐都会强烈刺激肠粘膜,引起肠粘膜增生形成息肉,还可能诱导已有的息肉发生恶变。建议每人每天的脂肪摄入量不超过60g,大约相当于g五花肉。食用高脂食物的同时,也可适当吃些豆腐,尤其是冻豆腐。豆腐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脂肪分解代谢,从而达到减少脂肪摄入、辅助保护肠道的目的。
3饮食太“节俭”很多人怕浪费,剩饭剩菜放了好几天也不舍得扔。但冰箱不是保险箱,冷藏温度下有些细菌仍然可能存活并生长,如果经常食用放置过久的食物,就可能打破肠道中原有的菌群平衡,增加肠道疾病甚至其他系统疾病的风险。建议食物现做现吃,尽量不剩饭菜。如果有饭菜剩余,应密封放入冰箱保存,下顿食用时充分加热;还可适当加点醋,有助于刺激胃液分泌,让进入人体的部分细菌在胃中就被消灭掉,从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风险,保护肠道。
4冰箱长期不清洁冰箱里可能存在大量嗜冷菌,比如:李斯特菌。它不仅能在寒冷的环境中生长并大量繁殖,在冷冻室也能长期存活,很容易污染肉类、开封的乳制品、水果等,威胁人类健康。建议经常用浓度70%的酒精+食醋清洁冰箱,再用清水洗净。另外,细菌是往下走的,即食食物应尽量密封放在冰箱上层,生食放在冰箱下层,以免交叉污染。
5盲信“排宿便”在医学上,根本没有宿便这个概念。如果盲目追求“排宿便”而长期服用泻药等,可能打破肠道菌群平衡,还容易导致肠道壁细胞增生,增加肠息肉,甚至肠癌风险。如果超过3天不排便属于便秘,可适当多喝水(每天0ml以上)促进粪便排出,必要时需就医治疗。
6滥用抗生素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据统计,在抗生素的使用人群中约1/3的人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而美国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增加肠癌风险。
7长期久坐人在坐着的时候,直肠有一个弯折的角度,容易影响直肠或盆腔附近的血液循环。所以久坐会影响内脏供血,并直接影响肠道的蠕动速度,减慢肠道内有*有害物质的排出。建议每次静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以免增加肠道疾病风险。
常见小症状,可能是肠道异常的“信号”
生活中,应多留心身体上的变化,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能预示肠道疾病。1、大便改变如果大便规律改变,如:次数增加、形状改变、时间变长、排便时腹痛、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等,可能预示肠癌来袭。如果出现大便带血(粪便上有血,注意与痔疮相区分)、鲜血便(粪便与血液黏在一起)、黑便等情况,也需警惕肠癌。2、屁臭味特殊如果屁臭呈臭鸡蛋味,可能是脂肪和蛋白质转化而成的胺类物质,预示肠道消化不良。如果某段时间忽然频繁出现这种气味,还伴随有便秘、便血、腹痛、有粘液排出等症状,要高度怀疑肠炎或肠道肿瘤。如果屁臭呈腥臭味,类似于死鱼烂虾,可能是血液与食物残渣混合的味道,预示存在消化道出血。若同时出现便血的情况,需怀疑肠癌等疾病。3、面部异常嘴唇,特别是下嘴唇,历来是中医诊断胃肠疾病的传统部位。如果下嘴唇出现紫黑色或纯黑色斑点,可能预示肠息肉或肠癌。此外,中医“色诊第一人”王鸿谟王老认为,如果颧骨、舌头发红,可能预示肠炎。如果颧骨发红、舌象青紫,可能预示肠癌。
消化科专家的6个护肠建议
为了帮助肠道更好地“工作”,消化科专家在饮食起居上都给出了提醒。1多吃粗粮、坚果赵立平指出,吃全谷物(天然完整的谷类、豆类和坚果类的籽粒和果仁)能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在肠道内酵解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以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养料”,促进“有益菌”繁殖。他推荐将谷类和豆类按照3:1或2:1的比例混合,浸泡后蒸熟,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鸡蛋、蔬菜炒着吃,还可以加一些枸杞、红枣,用慢火熬成粥喝,但不要熬到黏糊糊的淀粉糊化状态。
2吃饭吃到七分饱每顿饭都吃七分饱,刚好感到不饿即可,不要吃到撑。少吃高脂食物,因为摄入体内的多余营养物质会让有害菌滋生,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赵立平建议,日常饮食中,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荞麦等谷类)要占到每日进食量的60%以上,新鲜蔬菜(如芦笋、菊苣、洋葱、芹菜等)占30%,荤菜最好不要超过10%。喜欢吃肉的人,每次也不要吃太多,如果消化吸收不了,会成为有害菌的“养料”。
3别频繁吃生冷很多人觉得大热天喝下一大口冰镇饮料、啤酒,吃一根冰棍,从头舒服到脚;但是,肠胃不喜欢太凉的饮食。
尤其是很多人运动完或者出了一身汗,猛然间灌下一肚子冰水,很可能没多久就开始胃疼、腹泻。建议夏天最好喝温的饮品,比如常温的凉白开、稍放凉的茶水等。
4给肠道吃点新鲜的夏天温度高,饭菜容易滋生细菌。肠胃“喜新厌旧”,爱吃刚做出来的饭菜。吃了没有保存好的剩饭剩菜,很可能闹肚子。建议饭菜现做现吃,最好别剩饭。做饭前心中有数,别做太多。如果偶尔剩下了饭菜,面食、肉类可以在凉透后及时放进冰箱,蔬菜和海鲜就不要留了。
5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合理体重、戒烟、戒酒,酒精本身对消化系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缺乏运动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代谢性疾病和肥胖。建议每天锻炼30分钟,促进肠道蠕动。
6做好肠道检查肠道检查包括肛门指诊和肠镜,肛门指诊可以发现2/3甚至更高比例的直肠肿瘤;而肠镜是结直肠病变最敏感、特异性最高的检查,可以发现肠道很微小的病变,不可被其他检查替代。一般建议平时体检不要放弃肛门指诊,40岁左右开始做肠镜检查,有肠癌家族史的人更要提前开始。知道吗,肠道也有年龄,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都会影响到它。现代年轻人肠道老化的不在少数,其中女性尤甚。有些女性生理年龄只有二十多岁,其“肠道年龄”说有六十岁也不过分。想要健康长寿,肠道老化可不行。那么你的肠龄又是多大呢?点击阅读原文,赶紧自测一下吧!?好消息为调动大众对肠道健康的重视医师节期间(8月18-19日)承葛生物将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