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原号刊发的第26篇健康医学科普文章。主要是针对上一篇体检科普文章后读者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即着重在胃肠方面做进一步阐发,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就如何针对胃肠道疾病来设计体检开展一些介绍。随着美国的功能医学的逐步普及,胃肠道生态平衡和机能稳定的重要性也逐步为临床所重视,胃肠道作为第二心脏或第二大脑,在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步为临床所重视。胃肠道不仅仅可以直接有疾病发生(如炎症、肿瘤等),胃肠道的炎症和生态失衡也是导致机体各类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如过敏、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因此,对胃肠道的合理及时的体检和针对性干预,是保持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本篇就胃肠道疾病的体检项目,做一些介绍,部分内容与前两篇也有重叠交叉,介绍中会再强化一下。介绍之前,还是先重复一句老话,体检作为健康干预和疾病防治的有效手段,已被大家所接受,但体检项目繁多,到底选择哪些才是合理有效,真正能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呢?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晓;而体检机构囿于接待人数和服务能力,往往难以做到个性化,把真正合适于客户的检测内容提供给需要的客户;因此,只有在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的辅助下,体检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很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体检介绍文章,给大家带去帮助,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直接通过和我联系交流。一、疾病针对性检查胃肠道疾病针对性的检查就是胃肠镜,很多人总觉得胃肠镜是一个很大型的检查,不到不适严重,不会去接受,好在随着医疗常识的普及,大家已逐步接受胃肠镜作为日常检查的优点。给大家这样一个建议,40岁以后,或者平时经常有不适症状,可以先去检查一下,如果正常,可以每3-5年复查,随着年龄增长,复查间隔要缩短;如果发现问题,那就需要一年后复查,然后再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至于大家一直担心的胃肠镜会痛苦,现在只要心肺功能正常,都可以采取静脉麻醉下的无痛检查,而且这个麻醉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还能很好地配合检查,让医生能看得更清楚,大家不用一丁点担心。另一个问题就是胶囊胃镜是不是合适,在之前几篇体检介绍的文章中也说过,胶囊胃镜的优点在于无痛苦,不要麻醉,而且可以看小肠,但也存在不能取组织样品做活检,看食道太快不清楚,价格较贵等不足。所以如果平时胃食道结肠都正常,只是作为一个筛查,也不需要做肠镜检查,又能承担较贵的费用,可以考虑,如果不属于这些情况,那还是考虑无痛胃肠镜为好。还有就是放射学的检查,在胃肠镜普及之前,临床大都采取的是钡剂造影检查,间接观察胃肠的损伤,随着胃肠镜的普及,这类检查已逐步弱化,但对于和胃肠道的蠕动变化相关的损伤和肿瘤,还是较之胃肠镜有更好的价值,因为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钡剂的蠕动,比胃肠镜能更好地观察胃肠蠕动情况。还有就是,CT、MR以及PET-CT、PET-MR可以看到胃肠道的整体尤其是外层(胃肠镜看不到),对于那些内层看不到病变的胃肠道肿瘤,也有诊断价值。所以在这类检查的选择上,可以作为初筛发现问题或者有症状看病时的进一步专科类检查,而不是作为体检中的常规。二、高危因素筛查除了上面所述的对胃肠道的直接检查,有一些胃肠功能的高危因素的筛查,也是体检的重要内容,从检查要方便和结果有价值两方面具备入手,有HP检测和大便隐血两个项目是需要的。肠道细菌的检测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肠道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会给机体带来整体疾患,但需要取样并培养,耗时费力,不同细菌还需要特殊的采取技术和工具,不适合作为体检项目,好在现在已有最新的德国能量医学检测技术,可以实时无创获得这方面结果,在本文附录中会做些介绍。HP,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炎乃至胃癌的高危因素,及早发现HP,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一个月的三联疗法),保障机体的健康。通过呼气试验进行检测,有C13和C14两种,C13最好,检测用的药片中没有同位素,可惜原料来自于美国,现在对中国严格控制销售量,医院才能拿到;C14虽有同位素,但总体属于安全,和PET及放射学相比,损伤也小得多,在体检中最为常用,只是如果是近期准备怀孕或已经怀孕需要避免。大便隐血,是筛查结肠癌的简便有效的指标,取样方便,价格低廉,是结肠镜检查的重要参考检查,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尤其是排便不是很正常,担心结肠疾病,又不愿意马上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可以定期检查这一指标,作为癌症筛查手段,如果发现大便隐血阳性,可以提醒需要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现在作为体检项目,还有一项检查比较热门,就是结肠癌的基因筛查,是通过验血,在结肠癌的早期可以及时获得提示信息,进而进行结肠镜检查。这两项检查都是结肠癌的早期筛查比较方便的有效手段,对犹豫于肠道准备和结肠镜检的客户,是可以选择的较好的方式,大便隐血便宜,基因检测较贵,可以根据不同客户定位进行选择。但这两种手段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缺点,就是不能直观地观察结肠粘膜的变化,因为除了癌症筛查外,结肠炎症、息肉、溃疡等变化,都可能是癌症的诱因,这些病变本身也是造成机体各类疾病和不适的重要原因,而不通过结肠镜的检查,就不能有效观察和干预这些病变;而且,无法取得组织活检,直观地观察和确诊病变。三、胃肠功能检查作为常规的胃肠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观察胃粘膜细胞状态的胃蛋白酶原检测(胃酸因取样复杂,不作为常规项目)、观察胃肠癌变可能的肿瘤标志物检测、观测免疫性疾病导致胃肠粘膜损伤的免疫指标测定,而作为肠道炎性反应和对机体内环境重要调节机能维持的肠道感染,以及肠道细菌和益生菌的相关检测,因取样和检测的复杂,不作为常规项目(能量医学的应用已能解决这一问题,见附录)。1.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检测是观测胃粘膜细胞是否正常工作的有效指标,如果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或者胃粘膜细胞病变失去正常功能,这个指标就会下降,所以可以作为胃粘膜是否有较严重病变的一个指标。胃酸也是观察胃粘膜细胞正常与否的一个指标,只是需要取胃液进行检测,没法作为常规检测。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胃蛋白酶原和胃酸的实际变化与我们的日常感觉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平时感觉有嗳酸,只是说明胃动力减弱,食道与胃连接处的贲门受损,所以胃内的酸性物质会有返流,使得食道感受到酸意,而并不代表胃酸增加,反而此时往往伴有萎缩性胃炎,胃动力减弱,胃酸是低的;比如消化能力减弱,也并不完全与胃蛋白酶原减少呈正比,是和机体的激素水平、能量代谢水平、胃肠道生态平衡,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萎缩性胃炎,离癌前病变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经过粘膜细胞小肠化、大肠化、不典型增生等步骤,因此,单纯检测发现胃蛋白酶原降低,勿用担心,完全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日常保养,把胃粘膜调理好。(粥、红枣、谷氨酰胺等,都是修复胃肠粘膜很好的营养物质)2.胃肠道肿瘤标志物之前肿瘤体检篇中介绍过和胃肠道肿瘤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有CEA、CA、CA、CA50、SF等,但对癌症筛查价值一般,因为炎性反应和息肉等细胞病变也都会造成这些指标升高,而有些肿瘤病人这些指标反而并不升高,因此,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作为细胞出现病变的提醒,有利于及时保健干预,并不需要过分担心,除非在两周内指标上升4倍以上,才有意义。3.免疫性疾病指标胃肠道是机体和外界环境密切接触的脏器,因此,外来物质的多样化,以及细菌和环境*素的存在,往往会导致胃肠道产生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而这些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可以导致胃肠道直接出现疾病和功能障碍(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多发性息肉,等等),更会导致机体出现各类免疫紊乱和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也与此有关系),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和加重因素(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同时,胃肠道炎症反应会导致肠道粘膜屏障破损,进而形成肠漏,使得环境*素和炎症因子会侵入体内,加重上述的损伤。因此,对胃肠道经常出现不适,机体过敏显著,同时伴有机体免疫调节紊乱(尤其是存在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可同时进行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补体、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指标的检测。发现胃肠道存在免疫紊乱的情况后,可以通过消炎(姜*素或大蒜素)、排*(双排胶囊,提高耦合*素并排出体外)、修复和保护肠道黏膜(谷氨酰胺、黏膜免疫支持胶囊帮助机体合成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改善肠道生态平衡(清除有害菌和补充益生菌),以及提高机体的免疫和抗氧化机能、提高机体的内分泌激素调节和能量代谢水平,达到调节免疫平衡,治愈胃肠道免疫紊乱疾病的目的。如疾病比较重,当然还可以配合临床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短期内控制症状,但要长期治疗有效,则天然物质、从疾病根源入手,效果更为显著。上面简要就胃肠道疾病的体检给大家做了一些介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胃肠道看似非常普通的器官,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日益引起学者和大众的重视,肠-脑轴、肠漏等新名词也逐步进入日常生活,胃肠道是体内脏器和外界环境接触的重要脏器之一,其能否健康地工作,关乎机体的健康运转,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_________
附录:能量医学介绍
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现代生命科学的探索分为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两大系统。年随着美国科学家成功建立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20世纪正式宣告生命科学完全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认为打开生命奥秘这扇门的钥匙就在于基因,至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以单个基因、单个代谢途径为对象的研究模式仍不足以解释错综复杂的生命现象,生命网络的系统研究亟需一个崭新理念的出现。年前苏联科学家出自对分子生物学的反思,阐述了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年德国学者达成共识,提出系统生物学“结构整合、调适稳态、层级构建”三大综合系统理论规律的意义。年,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人之一,美国科学家莱诺伊?胡德(LeroyHood)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nstituteforSystemsBiology),提出“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理念,他给系统生物学赋予了这样的定义:“系统生物学(systemsbiology)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换言之,以往的分子生物学仅关心基因和蛋白质的个案,而系统生物学则要研究所有的基因、所有的蛋白质、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因此,LeroyHood认为系统生物学将是21世纪医学和生物学的核心驱动力。能量量子医学基于系统生物学的整体观,结合物理学、计算机学、生物学,认为生物体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有机体,任何生命乃至单细胞生物都有粒子基础和固有的电磁系统。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每秒都发生着次化学反应,传递着协调人体生理的各种信号,而整个人体包含个细胞,那么每秒钟人体内所有细胞发生的化学反应多达×次,面对这一庞大的信号传递工程,普通的生化反馈机制过于缓慢显然无法完成此艰巨任务,而整个生命过程实际是在生物物理层面上受到控制,唯有以光速运作的电磁过程才能完成人体内的各项协调任务。Pischinger教授提出的间充质系统理论指出,器官和脉管之间有一定空间,负责营养输送,发挥去*作用,这是一切代谢过程的前提。一旦间充质系统受到阻滞,失去弹性、反应不灵敏,信息和物质的传递就会失衡,而这进一步造成生物电磁场的失衡,使得人体生物磁场朝着病理化过程发展,释放出病理性的电磁波。由此可知,疾病的形成与各器官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有关,即与生物电磁场的强度有关。生物电磁波是生物之间沟通的桥梁,所有的信息与能量交换是通过量子来完成的,量子是生命体的基本粒子,它们在波动的过程中相互吸引,发生共振即完成了量子交换,同时也完成信息的交换与传递。这种微观能量决定蛋白质分子合成的速度和构想,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及遗传信息。基因在控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会发出不同频率,不同振幅,不同时相,具有光谱特性的生物电磁场。而这些生物电磁波,借助自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的电子工程学方法能够得以放大和捕捉。通过将人体内的电磁波与能量量子医学检测仪所存储的病理性电磁波形进行比对,当二者频率相同时会发生共振,由此即能探知疾病发展过程中错误的控制信号,因而可检测出人体内潜在的器官病变及病原体感染。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治疗,为了消除人体内出现的病理电磁波,需要使用与病理性电磁波相同频率、振幅和空间维度的逆向电磁波进行治疗,通过调节治疗振动波的频率、振幅等参数使之与病理性电磁波震动发生最大限度的共振以消除病理振动,从而达到治疗及逆转疾病的目的。能量量子医学设备,就是在这样的原理基础上通过整合成形的手段完成这一疾病的诊治过程。1.器官检测:设备自带人体全部独立器官的电磁波信息,通过检测可以准确了解:①人体哪些器官存在病理状况②具有潜在的病理趋向③具有疾病预防的功能④检测结果可于治疗2.”过敏原”检测: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自带有多种”过敏原”物质波信息,检测过程全软件智能化,实现快速准确检测。其中包括:①奶制品、乳制品12种②谷类14种③水果类23种④甜味剂12种⑤肉类8种⑥鱼类15种⑦油/醋类9种⑧坚果类12种⑨豆制品5种;还可以通过关联的方式检测出各过敏源的过敏类型,即IgE、IgG、以及不耐受这些具体类型。3.菌群检测:设备可检测胃肠道的异常菌群,这些菌群的感染及失调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害菌群包括胃幽门螺杆菌(HP)、肠道腐败、真菌,白色念珠菌、梭状芽孢杆菌等,这些菌群占优势时,会使我们的肠道屏障受损,肠内有害菌等会透过肠道屏障如血进一步危害健康。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处于劣势时,也可被检测出来。从而更为精准的指导胃肠道功能的干预措施。4.细菌、病*、寄生虫检测:利用关联测试,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可检测人体各器官的几乎所有的细菌、病*、寄生虫负担,从而发现经验医学难以覆盖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以指导药物选择,做到真正精准的抗微生物治疗。5.环境*素和辐射影响检测:设备自带了比较全面能影响人体造成负担的物质信息:①环境*素②高低频辐射影响③人体酸碱平衡等。6.微量元素、氨基酸检测:设备自带人体所需的全部微量元素、主要氨基酸的物质波信息,可以通过检测知道:①人体那些微量元素、氨基酸缺乏②哪些微量元素、氨基酸过剩7.药物筛检:设备自带有多种药物信息,其中包括各类顺势药物和传统化学药物。可检测药物的治疗作用及检测药物是否有副反应或致敏性。除此之外,还可检测外来药物对不同个体的有效性和致敏性。作者简介
邵钧,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资深全科顾问,能量医学和功能医学专家,曾获中华医学科技技术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部课题子项目负责人,中国生物工程协会基因治疗分会委员,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原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市场总监,原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生命科学研究院特需医学与健康研究所执行所长,专长于个性化健康干预。
相关文章链接:
什么是科学的饮食?营养素解析什么才是正确的体检?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
轻点下面图标使之先呈黑底色,再长按点击智能留言进入即可。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