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比较怕做胃肠镜检查,认为插管检查十分痛苦!
在消化内科门诊,每当医生建议一些患者做胃镜、肠镜检查时,他们就频频摇头,面露难色:“大夫,能不能不做胃肠镜,比如抽血、CT啥的可以吗?”
往往医生费了很多口舌,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做,结果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
一些患者在上消化道肿瘤初期未作检查,因此延误了诊断,待到发现时已到中晚期,为时已晚。
1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重视胃肠镜检查?胃肠镜检查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诊断依据,更准确的诊断有利于选择治疗方法,使治疗具有针对性,为病变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提供了参考。
比如不同情况的胃部疾病,都是需要在胃镜检查下才能获取更精准的判断:
如果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大多数预后良好,无需太多担心;如果是活动期的消化性溃疡,进一步发展则有可能伴发幽门梗阻、穿孔、出血等合并症,需要密切观察,防止意外;如果是中度以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属于胃癌前疾病;如果是病理意义上的食管黏膜胃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等等均属于癌前病变。这些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均需积极治疗、严密观察、定期复查,做到防止病变发展,即使是发生了癌变,也可早期发现,早期根治。
胃镜检查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为医生提供了治疗的依据。有些普通胃病的患者在某些医疗机构被怀疑为肿瘤,也有部分患者有疑病症,怀疑自己患有消化道肿瘤。治疗这种消化道肿瘤疑病症的最好处方,莫过于一纸排除消化道肿瘤的胃镜诊断证明书。2胃肠道的疾病,还是要通过胃肠镜来看!早期胃肠道肿瘤大多是起源于腔内粘膜,就是长在胃肠道里面的最外层。
而我们的胃肠镜,简单说就是一个前端带有高清摄像头的柔软的管子,医生通过屏幕可以直接观察。
由于是在直视下观察,不是靠模糊的影像、不是靠手摸,所以1-2毫米的病变就能被发现。
现在的胃肠镜大部分都有染色、放大功能,能看到微血管、腺管的微细变化;
也就是说,胃肠镜能够在癌前状态下就能发现,更不用说已经癌变了。比如微小的息肉、微小的癌灶在高清内镜下一目了然;
医生一旦发现了可疑病灶,可以取一点活检,送到病理科在高倍电镜下从细胞层面、甚至分子层面去分析,它是好是坏,基本就能断定了!
更为可贵的是,比如发现了癌前疾病、息肉、不典型增生,早期癌,都可以在内镜下切除,不开刀、不切胃、肠;费用低廉,痛苦也小,保留原有器官形态,不会影响生活质量。3抽血,CT、核磁能发现早期的胃肠道肿瘤吗?人体腹部的脏器可以分成两大类,实质性脏器(肝、脾、肾、胰腺)和空腔脏器(胃肠道)。
我们的胃和肠道属于空腔器官,CT、B超、核磁等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实质性脏器的病变有良好的检出率,但却大多难以用于空腔脏器检查。
特别是早期的消化道肿瘤,病变多局限于最内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必须要借助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的空腔内部观察才能发现病变。
所以,等到CT、核磁发现问题的时候,瘤子已经长得很大了,绝多数属于中晚期!关爱提醒
在我国这样一个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国家,我们一定要提高这方面疾病早筛的健康意识!
很多胃肠道癌症早期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如果能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将会大大增加!
但要等症状出现了再去检查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因此在没有症状时主动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实,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更为舒适的胶囊内镜检查方式。
相较于传统插管内镜来说,胶囊胃镜无需插管、无需麻醉,只需要吞服一颗小胶囊,10-15分钟就可以轻松完成全胃检查。
医生通过胶囊拍摄到的照片,从而观察消化道有没有病变。检查之后胶囊随肠道蠕动自然排出体外,全程都不会有太大的痛苦,是“畏”镜人士更理想的选择!
图片来源:互联网。如有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