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老放屁,肚子咕噜咕噜响个不停,莫非肠胃消化不好了?
宝宝胃肠发育不成熟,造成宝宝各阶段肠道蠕动不协调,引起肠道胀气,肚子咕噜咕噜响,排气多,放屁多,并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
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婴儿肠绞痛”。
所谓婴儿肠绞痛指的是营养充足的健康宝宝,每天哭闹至少三小时,每周哭闹至少有三天,发作超过三周。
多数宝宝出生后二至三周开始,三至四月后逐渐改善。
婴儿肠绞痛其实是宝宝发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宝妈们不必担心,也可以理解为宝宝的这种哭闹不是病症。
要尽可能保持宝宝舒服的体位,协助宝宝顺利排便。
如情况较严重,可服用一些改善胃肠蠕动的药物。若发现宝宝肠绞痛难以缓解,那就应考虑宝宝是不是对奶蛋白过敏了。
宝妈可适当减少喂奶量或将奶水冲稀,处于腹泻期间的宝宝,可以服用益生菌冲剂,可有效缩短腹泻病程,调理胃肠系统,减轻宝宝的痛苦。
一、宝宝屁事多,宝妈要留心
1、宝宝屁事多,可能吸入过多空气
宝宝吸奶时容易吸进空气,肚子咕咕响,这样就会导致屁多。
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胃小而平,大量空气通过肠道时,会感到不舒服。
如果宝宝排气较多,宝妈在每次喂奶之前以及在喂奶中都要帮宝宝顺奶排气。
喂奶时将宝宝半坐式抱在怀中,让宝宝把乳头和乳晕一起含在嘴里,注意奶流速不要太快,也不要间断。
建议
要想减少宝宝吸入空气,最好的方式是小心地将宝宝抱好,让宝宝在吸奶时食道随之上下活动,不可以让宝宝平躺。
另外,给宝宝选购奶瓶时,注意选择奶嘴刺孔不要过大或过小的。
好的奶瓶在宝宝吸奶时,气泡进入瓶中的情况很稳定,气泡的直径大约为八分之一英寸,宝宝一般可以在二十分钟内吸完整瓶牛奶。
当气泡的直径变成四分之一英寸以上时,宝宝被迫吞入太多空气,可能会不肯吸奶,或是发生肠绞痛。
这种情形表示奶嘴的孔太大,太多空气进入奶瓶里。
若宝宝不肯再吸奶,或患肠绞痛,或无法在二十分钟内喝完,应该换一个新奶瓶试试,或将空气的入孔处锁紧。
2、宝宝屁事多,可能奶吃多了
若发现宝宝吸奶时哭闹、屁多、腹绞痛,那可能是乳汁过多综合征。
原因是宝宝摄入大量前奶,而摄入的含脂肪酸的后奶较少,宝宝胃部会迅速排空,并向肠道排入过量乳糖,这就导致肠道发酵增加和腹绞痛症状。
建议
宝宝吃奶过多导致屁多,宝妈可以尝试每次只给宝宝喂一侧的奶,然后过两小时才吃另一侧的奶。
另外,在宝宝吃完奶后,建议将宝宝直立抱起,用空心掌轻轻拍他的背部,让宝宝打嗝排气,这样宝宝会舒服很多。
同时,不易消化的配方奶粉也会令宝宝消化不良,建议采用舒适配方的宝宝配方奶粉,帮助消化,减轻宝宝肠道负担。
3、宝宝屁事多,可能淀粉吃多了
很多时候宝宝爱放屁而且都是臭屁,放屁或打嗝不断,并且有酸臭味道,这是宝宝消化不良的表现。
建议
如果宝宝肠胃不是很好,容易消化不良,建议宝妈在给宝宝喂食的时候,应减少喂奶量,加喂温开水,减少脂肪和高蛋白物质的摄入,或者将喂养的食物调得稀一些,适当添加含双歧因子的奶伴葡萄糖。
因为双歧因子在胃肠道内可转换为双歧杆菌有抑制大肠杆菌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
4、宝宝屁事多,可能饿着了
宝妈们知道吗?宝宝爱放屁也可能与肚子饿了有关。
如果你的宝宝总是断断续续放屁,而且大多是空屁,无臭味。那多是因为宝宝胃肠排空后,因饥饿引起的肠蠕动增强造成的。
建议
如果宝妈常常听到宝宝阵阵肠鸣音,这种情况就是说明宝宝饿了,应及时喂奶。
如果没有吮吸到足够的奶汁,饿肚子了,宝宝就会哭闹不休。
由饥饿性引起哭闹的宝宝在吸奶时,会表现得很急迫。
如果你还发现宝宝出现睡眠浅,易于惊醒,常常无故哭闹,其实他要表达的是“我饿了”,此时,宝妈就该给宝宝喂奶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我的健康我做主!??
~一起涨知识~
夜间经常尿频尿急,不要以为是自己水喝多了而不去理会,这个时候要对症治疗更为重要。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司开阖,膀胱贮藏尿液,故夜间尿多尿频多责之于肾与膀胱,实为阳气虚衰所致。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是以阳气为根本,阳气是生命的动力,人体阳气充足旺盛,就好象太阳当空,大地上的万物就有生发之机;倘若人体的阳气衰败,就好象天空布满了阴云万物就会枯亡。艾灸可以补充阳气,扶正祛邪,补益强身,能激活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增强处突应激能力。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所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食辛热之品,使肺气直达,固实肾气。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勿多食葱,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切忌吃较硬和生冷的食物,此类食物多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如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症。
艾灸调理阴阳,培元固本是关键,饮食调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少辛多酸,多吃酸的,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能收敛肺气;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也有润肺作用。
中医推荐艾灸穴位治疗夜间尿频症状以脾肾双补、温阳固涩为治疗原则,穴取关元、气海、神阙;3穴均是人体要穴。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处,系三阴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现代研究证实,按揉或震颤刺激关元穴后,可通过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2气海穴
位于脐下1.5寸,属任脉;凡虚脱、形体羸瘦、疲惫乏力等气虚病证均可治疗。
3神阙穴
位于脐窝正中,又名脐中,属任脉。该穴为人之生命根蒂,灸之可温阳散寒、温经逐痹、行气活血、祛湿通络、回阳固脱、扶阳培元,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扶正驱邪、调整阴阳、防衰延年的作用
经常艾灸这3个穴位,不但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夜尿频多,对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证等,亦有独特疗效;同时可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END-
请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才是健康传播的意义!
赞是鼓励
分享是支持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