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张季教授IBS肠道易激综合征病案分
TUhjnbcbe - 2021/3/10 17:52:00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病案分析

女孩,11岁,脘腹疼痛伴大便干已4个多月。

先后看了二次西医,未作任何病名诊断,只是给她服用了LactuloseSolution和DocusateSodium,这二种西药都是治便秘的,服用后脘腹疼痛没有改善。故前来看中医。

食后脘腹挛痛立即发作,脐周为甚,喜温,拒按,疼痛严重时伴恶心。疼痛发作频率和疼痛的轻重与情绪有关,无发热恶寒,食欲不佳,饮食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饭就去上学。舌正苔净,脉弦滑。

腹软,脘部、胁肋部、脐周、少腹部都有轻微压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阴性,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触及硬结和包块。

大便检查正常,无虫卵。没有做血液检查,没有做胃镜和肠镜检查。

1.IBS肠道易激综合征

2.Gastritis胃炎?

肝胃不和,肝脾不调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选柴胡疏肝散+枳朮丸+金铃子散化裁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川芎,香附,陈皮,延胡索,川楝子,白朮,蒲公英,*芩,干姜,半夏,木香,大枣

1.请西医再查血液常规以排除腹部脏器细菌感染。

2.儿科胃痛腹痛常常由于寄生虫感染造成。所以要再次检查大便虫卵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抗体,已排除寄生虫感染。《伤寒论》厥阴病提纲曰:“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治蛔厥用乌梅丸,仲景又云:“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嗅出”。患儿进食后,蛔虫自肠上窜于胃,所导致的胃痛腹痛,也是常常表现为食后发作。

3.胃病,三分在治,七分在养。嘱其父母在饭前和进食时不要批评小孩。孩子的饮食要定时、定量、适寒温。

IBS的主要症状依出现之频度,依次为1.腹痛2.便秘3.泄泻。西医只治便秘,治标不治本,当然无效。

疼痛的轻重和发作的频度与情绪有关,腹部按诊无明显压痛,或者痛点不固定,主诉以疼痛为主伴有便秘或腹泻,是lBS腸道易激综合症的典型证情。墨菲氏征阴性说明胆囊无问题,麦氏点阴性,无反跳痛,说明阑尾无问题。肝脾肋下未触及,说明无肝脾肿大。腹软,腹部未触及硬结和包块,说明无腹膜炎、无明显肿瘤和肠道粪块积聚的体征。

进食后脘痛立即发作,是咽下的食物刺激到发炎的胃粘膜造成,上腹部压痛区域大,是胃炎的典型表现。

疼痛已经迁延4个多月,食欲不振,喜温,说明已经伤及胃气胃阳;发作时疼痛拒按,则又属实证。

脘腹胀满,应治脾,是脾胃同病;脘腹疼痛,应治肝,是肝脾同病。脘腹部和胁肋少腹部都有轻微压痛,压痛点广泛而不固定,疼痛与情绪有关,舌正苔净,脉弦滑,加上女孩进入青春期,精神压力很大。这都是肝胃不和,肝脾不调的原因和表现。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目前首先要止痛,以止痛为主,兼顾补气。待疼痛大为好转,再着力扶正。因此用柴胡疏肝散。其中含有四逆散,疏肝缓急,理气和中止痛。气滞则血瘀,其中又有血中气药川芎、气中血药香附,和行气和胃的陈皮,行气活血止痛。

金铃子散中的川楝子和延胡索也是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品;*芩、蒲公英治疗胃炎有效,合半夏、干姜,辛开苦降,有半夏泻心汤之意;那么,半夏泻心汤里面还有*连,为什么不用呢?因为*连大苦大寒。

大寒则易伤阳,大苦则易伤阴;此患者胃痛喜温,食欲不振,舌质不红、舌苔不*腻,说明虽有胃炎,可是没有明显热象,故去*连,以甘寒平和的蒲公英代之,与没有那么苦寒的*芩,配伍干姜、半夏,辛开苦降,再加上白朮、陈皮、大枣、甘草等温性药物,整体用药上是温多于寒,以顾及脾胃阳气。

无论医生经验多寡,第一次开方,对寒热的把握都不能做到%正确,应稳妥为好,留有余地。二诊、三诊时,再根据用药后的病体反应,斟酌加减寒热药物之间的比例和驱邪和扶正药物之间的比例,不断修正处方,以臻完美。另外,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治疗出血,多用寒药,清热凉血止血;治疗疼痛,多用温药,温经活血止痛。

枳朮丸由枳实和白术组成,枳实治中焦气滞疼痛,白朮治中焦气虚,食欲不振;枳朮丸又可用治气虚便秘;干姜、白朮温补胃中阳气。陈皮和木香都能行气止痛,治胃痛,陈皮较佳;治腹痛,木香更好。半夏为止呕圣药,陈皮也降气止呕。

IBS的痛多呈痉挛性疼痛,crampingpain,重用仲景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原治腓肠肌痉挛,腓肠肌属于骨骼肌,但现代用治内脏平滑肌痉挛也有疗效。

为什么没有用大*治便秘?因为IBS造成的便秘,由肝气郁结造成大肠气滞,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肝气得舒,便秘自解。而且用了大量的白芍,缓急止痛之外又润腸通便。

国内医生治IBS喜用痛泻要方。但是IBS的最主要症状是腹痛,其次是便秘,第三才是腹泻。因为此患者便秘而无腹泻,所以痛泻要方中的四味药我只用了三味:白朮、陈皮、白芍。沒有用防风,因为不需祛风胜湿止泻。

中医怎样止泻?无湿不成泻,止泻应祛湿。治湿有三常法:苦温燥湿,芳香化湿,甘淡渗湿。而张元素、李东垣喜用风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等,祛风升阳除湿止泻。

《方剂学》说:“腹痛欲泻,泻后痛缓,是肝脾不和,用痛泻要方。”而《中医诊断学》却说:“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为饮食积滞;泻后痛不減,为肝脾不调。”证之临床,我所见到的IBS患者,泻后痛不減的更常见。

张季老师简介

張季教授,年入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年畢業後旋即留校任教,曾師從各家學說大家丁光迪先生研究《諸病源候論》,碩士研究生期間又師從蜚聲海內外的《中醫學概論》、《中藥大辭典》的主編吳貽穀導師,專攻中藥方劑的臨床應用,曾參加編寫《中華本草》《現代中藥學大辭典》等10餘部學術著作,其中多部獲獎。

年來美,又在美國獲DAOM博士學位。張季中醫師至今已在中美兩地臨床35年,應用中藥方劑辨證施治,經驗豐富,對脾胃病、肝膽病、婦科病、皮膚病的治療,特別是對過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頗有心得。

自年起,先後執教於洛杉磯多家中醫院校碩士班和博士班。近年來,多次在美國各地中醫公會講授再教育學分課程,並返回母校作多次學術演講,廣受好評。張季中醫師目前任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季教授IBS肠道易激综合征病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