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接昨天推送的文章《癌症患者需要健康的肠道菌群吗?》,我们继续讨论这个关键的问题:
癌症患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菌群?
我们从癌症患者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也结合《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promotesresponseinimmunotherapy-refractorymelanomapatients》这篇文章的实践来讨论。
在这个研究中癌症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和新霉素联合处理3天,这样癌症患者本身的原生菌群被抗生素耗尽,然后接受经过免疫治疗后处于缓解期的癌症患者的粪菌重建肠道菌群,后面再使用PD-1药物治疗。
癌症患者服用抗生素清洗掉肠道原生菌群,然后接受癌症患者(免疫治疗后处于缓解期)的肠菌,这2个操作都不是以构建健康的肠道菌群为目标,而是想把对免疫治疗抵抗的黑色素瘤患者的原生肠道菌群替换掉,替换成免疫治疗后处于缓解期的癌症患者的肠菌。
也就是说研究者认为:对免疫治疗响应很好的癌症患者,他们的肠道菌群可能具有激发免疫系统从而更好的响应免疫治疗的功能,而健康的人的肠道菌群并不具有这个能力。
再说下第二个问题:抗生素清洗原生菌群的问题,猜测它的作用是消除患者的原生菌群,降低原生菌群对供体菌群的抵抗,有利于供体菌群在受体肠道内定植,如果不清除的话,那么供体菌群被移植到受体后,最后受体的肠道菌群将发生变化,不同于移植之前的自身的肠道菌群,也与供体的不同,具体演化成什么样子无法预知。
抗生素清洗后移植癌症患者供体的菌群,这种操作突破了大家传统的认知,之前也看过MerckSharpDohmeCorp启动的临床实验《粪菌移植辅助PD-1抗体药物(K药和O药)的临床实验》,也是使用癌症患者作为粪菌移植的供体(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使用了PD-1抗体(K药和O药),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当时并未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清洗掉原生菌群,而这次的研究就有所突破,必须要承认临床医生的承担才能推动医学的进步。
癌症患者的粪菌移植需要慎重,上面的临床实验的关键的两点,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来研究清楚之后才能推向临床。
我们的“测序猫--肠道菌群干预5群“已经到达人,如果您对肠道微生态感兴趣的话,可以加入我们,加入的方法:请扫描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