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结直肠癌CRC和肝细胞癌HCC的
TUhjnbcbe - 2021/2/19 21:50:00

结直肠癌(CRC)和肝细胞癌(HCC)是癌症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两种癌症的病因有病*感染、长期饮酒、吸烟、饮食、肥胖和糖尿病等,其中肠道菌群结构的病理性变化所导致的肠道炎症是HCC和CRC的共同发病因素。而不同疾病的病因和环境的差异,使患者的肠道菌群也发生着特异的改变。本文综述了HCC和CRC各个阶段(正常-炎症-炎症降低)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提出肿瘤发展部分取决于促炎性肿瘤微环境的观点,在HCC和CRC以及不同病因诱发的HCC之间观察到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表明肿瘤微环境(TME)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成果于年8月14日发表在《ProteinCell》期刊上。

HCC和CRC进展

与HCC类似,CRC在慢性炎症和修复的微环境中缓慢进展,通过不同病因引起正常肠粘膜的不同畸变。散发性(SCRC)和结肠炎性(CCRC)结直肠癌的组织学以及细胞突变在时间/序列上有所不同。图2总结了散发性和结肠炎性CRC之间的差异性/相似性。结肠炎通常是由细菌或病*等感染引发,而细菌或病*感染又会激活免疫应答,从而导致最初的炎症,形成一个长期反复溃疡的循环周期,之后发生非整倍体细胞异常增加而使细胞上皮化。在肠道中,肿瘤相关的骨髓细胞分泌IL-23,影响Th17细胞的极化,随后产生细胞因子IL-17A、IL-21、TNF-α和IL-6,进而在CRC发展中提供促肿瘤的炎症反应。IL-6激活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肿瘤生长和抗肿瘤免疫。IL-6还能激活NF-κB信号传导途径,有助于维持炎症并促进肿瘤发生。

通常,CRC早期阶段的特征是共生细菌丰度(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减少,这些菌群可产生具有抗炎性的短链脂肪酸(SCFAs),并且与肠上皮受损标志物(如二胺氧化物,D-乳酸和LPS)呈负相关;具核梭杆菌和大肠杆菌(pks+)与二胺氧化物、D-乳酸、LPS正相关。具核梭杆菌可与CRC肿瘤细胞直接相互作用,其中粘附素FadA与CRC细胞表面的E-钙粘着蛋白结合并激活Wnt/β-catenin信号传导。此外,许多尚未被明确鉴定的细菌也可能在CRC的癌变和进展中发挥作用。

HCV中肠道菌群变化

HBV肠道菌群变化

HBV和非肝炎病*相关HCC中肠道菌群变化

CRC中肠道菌群变化

小结

本综述探讨了各种类型HCC以及CRC肿瘤微环境是否相似。通过阻断血液供应来“饿死肿瘤”的思路同样适用于肠道菌群调节肿瘤微环境。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营养或免疫,进而调控肿瘤微环境,达到治疗效果。此外,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解决肠道菌群与疾病病因和/或阶段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WeiJia,etal.Gutmicrobiotaalterationsaredistinctforprimarycolorectalcancerandhepatocellularcarcinoma.ProteinCell,August14,.

1
查看完整版本: 结直肠癌CRC和肝细胞癌HCC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