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健康癌症ldquo喜欢rdqu
TUhjnbcbe - 2021/2/19 2:09:00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pf.39.net/bdfyy/zjdy/171218/5941786.html

?中国健康大数据

?人为什么要补充营养?

?医生也在学营养

?如何选择高品质营养补充品?

?《失传的营养学》在线听读

夏季到来,撸串聚餐的频率大大提升,本就“爱闹脾气”的肠道容易不堪重负,此时更应注意给肠道“减负”。

从胃幽门到肛门,肠道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部分。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肠道既强大又脆弱,它身负多重功能,又易受多种疾病困扰。

肠道是个容易“激动”的器官

肠道不但“搬运”食物、排出代谢废物,肠黏膜中还广泛分布着神经网络结构,它们是指挥肠道运动、吸收、内分泌、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

免疫系统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防守系统也驻扎在肠道,仔细分辨对身体有害的细菌。

肠道身兼数职,高强度的工作也让它一言不合就爱“发脾气”。

肠道“激动”,有什么后果?

肠道中有几千种细菌,重达1.5公斤,总数比人体自身细胞还多10倍。

如果肠道健康,致病菌会受到有益菌群的抵抗,随大便排出。

如果肠道闹脾气,屏障功能受损,致病菌就会突破肠黏膜的保护屏障进入身体各处,继而引发多种疾病。

研究发现,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自闭症等在内的50多种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教授梅耶·梅尔博士研究发现,肠道内的微生物还与自闭症、抑郁、焦虑等有关,迷走神经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5种病爱找上肠道

正是因为肠道承担着人体中很多重要的角色,很多疾病会在这里发生。

◎大肠息肉

肠道息肉就像身体里的一枚“定时炸弹”,应该尽早“拆”除。

如果在息肉腺瘤阶段就将其斩草除根,能有效防止肠癌。如果未切除肠道息肉,患结直肠癌的几率将增加4倍左右。

患者一般无症状,可能出现轻微或不典型的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另外还可能有便血、黏液血便等。

◎炎症性肠病

这类疾病虽然可在胃肠道任何部位发生,但一般多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其中以18~30岁和70~80岁为高发年龄段。

患者也会有腹痛、腹泻等问题,但症状更为严重,同时也可能合并有发热、体重下降、腹部包块等。

◎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及早发现、及早诊断是控制大肠癌的关键。

排便习惯、粪便性状的改变值得注意,比如大便次数多、大便不成形、大便带血及黏液,有时患者会有便秘、腹泻、中下腹部疼痛等情况。

◎肠梗阻

肠梗阻就是肠道“堵”了,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晚期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小肠问题以肠梗阻较为常见,可分为三类: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因为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情绪波动大、自身压力大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简单来说,肠道激动就是肠道蠕动过快或者发生痉挛,最常见的两大症状是腹痛和腹泻。蠕动过快导致腹泻,痉挛导致疼痛。

患者的症状一般与排便有关,如排便后腹痛减轻或加重等,那么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

消化科专家的护肠道建议

平时养成补充益生菌和膳食纤维素,膳食纤维在肠道内酵解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以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养料”,促进“有益菌”繁殖。

用好三把“扫帚”,守护肠道健康

除了规律饮食、喝足水、适当运动外,建议大家可以用好下面三把“扫帚”,守护肠道健康。

01

物理“扫帚”——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本身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在体内能够软化粪便、促进肠蠕动,对于预防和缓解便秘有重要的作用;膳食纤维摄入后会增加人体的饱腹感,从而减少对其他食物的摄入,因此对于控制体重也有一定的作用;此外,有研究显示膳食纤维有助降低体内胆固醇、调节血糖,还能帮助预防某些胃肠方面的癌症。

很多食物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高手”,比如大麦、玉米、高粱米、燕麦等粗粮,黑豆、*豆、红豆、绿豆等豆类食物,木耳、海带、裙带菜、口蘑等菌藻类食物。此外,根菜类食物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如马铃薯、红薯、胡萝卜、山芋等。

02

化学“扫帚”——抗氧化剂

自由基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各种生化反应的中间代谢产物,机体自由基产生过多而不能及时地清除,它就会攻击机体内的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器,造成机体的各种损伤,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并诱发各种疾病,如癌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等。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有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疾病和抵抗衰老。

其中,猕猴桃、柑桔、鲜枣、青椒、番茄等新鲜果蔬中富含维生素C;葵花籽油、橄榄油、杏仁、榛子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E;南瓜、胡萝卜、卷心菜、豌豆、菠菜、柑桔、芒果、哈密瓜等绿叶蔬菜和橘*色的水果中富含β胡萝卜素。

03

生物“扫帚”——益生菌

益生菌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生物,肠道中益生菌和致病菌共存,当致病菌打败益生菌时,肠道菌群的平衡就被打破,可能导致便秘、腹泻等多种问题。为了让益生菌常打“胜仗”,平时要多摄入如益生菌发酵乳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此外,食物中还含有一些能够选择性地促进体内益生菌代谢和增殖的物质,称为益生元,平时还可以多吃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如蜂蜜、葡萄干、洋葱、芦笋、大蒜等。

除了从食物中获取有益健康的成分外,如果因为出门不方便、食物供应不足等原因导致暂时不能摄入上述营养和益生菌,大家可以选择相关营养素补充剂或者益生菌产品,但要首选大品牌,其质量更有保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补充营养时,需要遵医嘱,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比如有些人摄入较多的膳食纤维会出现腹胀,对于各种急慢性肠炎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不宜多食膳食纤维。

zan是一种鼓励丨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欢迎加入‘失传的营养学’群

‘失传的营养学’群1、2、3、4群已满员,欢迎加入‘失传的营养学’群5群,群里可以学习营养健康课程:良好的情绪、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营养补充品。请加小编

TUhjnbcbe - 2021/2/19 2:09:00

科学家利用人工培育的“迷你肠道”,发现肠道细菌与结直肠癌的关联。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或是降低癌症风险的重要手段。

肠道菌(左)与癌细胞(右)

作者供图

作者

徐斯佳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

编辑

龙浩高佩雯

这些年,提起“肠道菌群”,人们想到的不再仅仅是酸奶广告了。它们许多出人意料的功能正被不断发现,例如,可以影响人的生老病死,甚至情绪性格。这些奇妙功效,被很多保健品商家拿来大做文章,令人眼花缭乱、难辨真假。

今年4月,《自然》杂志报道一项新研究:肠道细菌可以导致癌症。这是怎么回事?别惊,今天就来聊一聊肠道菌群和癌症。

01.肠道菌群:人体真正的“主宰者”?此前,通过粪便体外培养,科学家已陆陆续续发现几百种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细菌。而近几年,随着基因分析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意识到,肠道菌群的规模和功能都被大大地低估了。很多细菌无法在培养皿中生长,但其基因组信息却在肠道样本中被找到。据此推测,栖息在人体肠道内的细菌约有3~5万种,总数超过10亿个,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6倍。如此庞大的群体每天在我们体内繁衍生息,难怪有人说肠道菌群才是人体真正的主人,我们的身体不过是供它们寄生的躯壳。人体肠道内寄生的众多细菌

bauchmoment.de虽然数量惊人,但肠道细菌却无意喧宾夺主。毕竟只有宿主(人)健康,才会有食物源源不断地供应。宿主生病,食物就可能减少;宿主死亡,它们就得跟着陪葬。所以,肠道细菌掌握了各种维护人体健康的机能。除了我们熟悉的帮助消化和排便外,肠道菌群还能合成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创造适合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酸性肠内环境,甚至帮助合成被称为“快乐物质”的血清素、多巴胺等,让我们身心愉悦。不过,就像社会上有遵纪守法好公民、也有违法犯罪分子一样,肠道菌群中也有不安分的成员。按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肠道菌可分为三个群体:有益菌、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总是与人体友好共生,互利互惠。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则并不适应正常的肠道环境,往往是通过不洁食物等途径,机缘巧合进入到人体。它们的代谢产物不利于人体健康,甚至能导致疾病。但因为数量偏少,通常不构成严重威胁。以上两种菌群加起来不到总数的1/3,余下超过2/3的肠道菌都属于“条件致病菌”。它们是典型的“墙头草”:当肠道中有益菌的作用占优势,它们就比较安分;如果肠道环境恶化,有害菌们小人得势,它们也会伺机搞破坏。条件致病菌的比例较大,又爱钻空子,可想而知与肠道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病脱不了干系。只是,它们中的哪些“投机分子”,是需要重点提防的呢?条件致病菌的抉择

jindayang.net02.“迷你肠道”:揭秘癌症新机制为了找出条件致病菌中的重头“投机分子”,研究人员不断搜索新证据。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模拟肠道环境,观察条件致病菌的行为。通常,医学研究中使用分散的细胞,或者小白鼠等动物来做模拟试验。但这两者在物理结构和生理反应上,均和真正的人体组织相差甚远。为此,干细胞领域的著名科学家HansClevers教授发明了一种新方法:人工培养“迷你肠道”(实际上,不光是肠道,其他器官也可以培养)。只消取出活体组织中的多能干细胞(一种可以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细胞),根据想要研究的目标器官,在体外给这些干细胞一个分化的特定环境,再按器官的形态搭个架子让它们依样画葫芦地生长,最终就会长出一个结构和生理特性更接近真实组织的迷你“替身”。人们期待用这种模型在药物疗效或*性反应试验中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培养皿中的迷你器官

bio-review.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癌症ldquo喜欢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