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在临床上,患者的早期发现比例却不足三成。
为什么消化道肿瘤排名前两位的胃癌和大肠癌早期发现得如此少?
客观上讲胃癌、大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给诊断带来不少困难。主观上讲,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不足,警惕心不强。尤其是大肠癌,每年新增患者约1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
贫血需警惕胃癌
胃癌有一些被称为癌前病变的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直径2厘米以上)、胃息肉、残胃(因为某种疾病切除了部分胃体)、恶性贫血等。这些疾病患者其胃黏膜往往出现癌症的信号——黏膜不典型增生,而胃癌与长期的、慢性的炎症刺激有关,所以这些疾病患者发生胃癌的机会多一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胃癌的癌前病变中,恶性贫血往往被人忽视。胃癌可以导致胃部出血,进而出现贫血症状,所以出现贫血千万不能大意,医院查明贫血原因。
高危人群请及时胃镜检查
40岁以上伴有慢性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特别是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有不典型增生的,应当每年做一次胃镜。
此外,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持续疼痛、食欲不振、消瘦、黑便、贫血、呕血等症状,也应及早就医检查。
大便有暗色血警惕大肠癌
大肠癌早期多表现为便血,与痔疮症状类似。
俗话说,“十人九痔”,很多人出现便血时,首先想到的是痔疮而不是大肠癌,对大肠癌的警惕性不强,尤其是症状轻微时很多人根本不在意,医院检查,以至于错过了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机会。
因此,特别提醒便血时应细心观察,鉴别究竟是大肠癌,还是痔疮。
其实,大肠癌和痔疮的便血只要患者细心观察,也可以鉴别出来。痔疮患者便血鲜红,与粪便不相混合,血液多数随大便排出后滴下;而大肠癌患者出现便血的颜色较暗,多混在大便里。
此外,除了血便、黏液便等,排便的规律改变、比如便频、便秘或便稀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突然变形变细,这些都是大肠癌的征兆,应引起重视,患者医院接受肠镜检查筛查大肠癌。
温馨提示:无论是胃癌还是大肠癌,只要早发现、早手术,其五年生存率都在90%以上。关键在于患者有没有绷紧肿瘤这根弦,患者警惕性高了,出现症状及时检查,就等于给自己的健康上了保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