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从来不是一天得的,医学界有一个概念叫“癌前病变”,指的是可能发展成癌症的疾病,而肠息肉、腺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就属于癌前病变,尤其是腺瘤,癌变率超过40%。数据显示,有近8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转变而来,而高危性肠息肉完全可以通过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切除。
大肠癌还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如果近亲中有一个患大肠癌,自身患癌的几率为常人的2倍,患此病的家属越多,患癌危险也成倍增加。另一方面,大肠癌的发生还跟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久坐不动、超重等。案例中的林萍就有这两个生活习惯,平时久坐不动,而且BMI超出正常值。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运动量的普遍减少,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大肠癌的发病率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除了跟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关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年轻人都喜欢“拖”,而且对癌症没有防范意识,比如小萍,肚子痛时,第一反应就是吃胃药,只有当药都止不住,才会去看医生,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早期大肠癌的症状很轻微,即使出现腹痛,也跟普通的胃痛相差不大,但如果长期出现胃痛,就应该立即就医,排查消化道肿瘤。*主任表示,大肠癌早期十分“低调”,就连我们熟知的便血,也只有在肠道末段的直肠癌才会出现。他提到,贫血其实也是肠道肿瘤的预警“信号”,但只是轻微贫血,表现为脸色苍白,很多人会直接视为气血不足。“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主任说。这种改变也不典型,可能是排泄不顺,又或者一泻而尽。他解释说,排泄不顺是因为肿瘤使肠内壁空间变窄,造成排便困难。而当大便累积到一定量时,会突然撑开阻塞肠段,出现一泻而尽。尤其当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时,一定要引起警惕。另外,突然出现便血、肠梗阻、腹部肿块等症状,也要提防大肠癌。*主任建议,想要预防大肠癌,可以从以下4点着手。·减少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维持大便通畅;·多吃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如香蕉、梨、苹果、苦瓜、芹菜、丝瓜等;适量吃杂粮,如薯类、玉米、燕麦片等;适量吃含油脂丰富的坚果,如松子、核桃仁、花生等;多喝白开水,每天饮水量达-ml以内;·积极治疗肠道疾病,若发现息肉、腺瘤,及时切除,以防癌变;·有肠癌、腺瘤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做肠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如果肠镜无异常,可延长至第1-3年做一次。大肠癌又被称为“富癌”,它主要归因于不良生活习惯,所以,只要管住嘴、多运动、做好筛查,就可以防范于未然。温馨提示:如果您还有健康疑问与困扰,可点击文末左下“阅读原文”在线咨询,将有专人在线为您解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