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频、腹泻、便秘、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排便不尽、肛门坠涨、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
2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由于粪便的摩擦,肠腔内肿瘤的表面如果窥破,发生出血,就容易带出浅、淡红色样的带血大便。由于早期肿瘤比较小,血便的发生率比较低,或者只是间断性的发生。
3腹胀、消化不良:结肠里的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肠梗阻,出现腹胀、腹部不适、间断性的腹痛。
4贫血、低热、乏力、水肿、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全身症状:这些全身症状是很多癌症,甚至非癌症的疾病都会出现的表现,没什么特异性,最容易被忽略。
导致结肠癌的原因有哪些?
跟其它的癌症一样,结肠癌背后的病因并不明确,但一些相关的发病危险因素已经初步弄清楚,主要有以下4点:
1饮食习惯:结肠癌是一种“富癌”,高动物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是结肠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2遗传:结肠癌虽然不是一种遗传病,但有着较为明显的遗传倾向,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其患结肠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3一些疾病诱发:某些肠道癌前病变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也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比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腺瘤等。
除此之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像久坐、缺乏体力活动、肥胖等因素都会增加结肠癌的风险。
如何在早期发现结肠癌?
以症状判断早期结肠癌还是不行的,症状轻微、还没有特异性,等有些症状明显时可能病也比较晚了。
要想提前发现结肠癌,最靠谱的方法就是进行结肠癌筛查。
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患结肠癌,但这个代价有点高,也有点浪费资源,所以,针对结肠癌的筛查主要以中老年人和高危人群为主。
针对有腺瘤性息肉病史、有持续性炎症肠病、一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更是应该早点开始筛查。
但由于普通肠镜对大多数人来说感受上较痛苦、且术前程序较多,只有30%不到的初筛阳性者去做进一步的肠镜检查。因此,肠癌筛查市场上急需特异性较高、无创、受检者依从性较好的肠癌筛查方法来辅助医生对于受检者进行诊断,减少正常人群中不必要的肠镜检查。
粪便DNA检测对于临床可以根治的I/II期肠癌的检出率可达86.71%以上。因为正常成人每天都会有上皮细胞脱落至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由于异常增殖,细胞与细胞间或者细胞基底膜的黏附性降低等因素,比正常上皮细胞更易脱落。
肠镜仍然是筛查大肠癌的金标准,短期之内难有其他技术替代。粪便DNA检测更多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的早筛手段,减少不必要的肠镜检查,如果筛查出有问题,还要通过肠镜进行确诊和干预;筛查结果正常,则可以每年做一次粪便DNA检测。
长按解锁解锁更多精彩内幕基因检测
指引未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