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主医院消化科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病,国人的发病率高达10%~20%,而在消化专科门诊,每3位患者中就有一位。不少患者为病所苦,多方检查,四处求医问药,虽然经过全面检查,往往找不出确切的病因。本病根据突出的临床症状分为腹泻型、腹痛型、便秘型与混合型。虽然已经知道症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肠道运动、分泌功能紊乱,但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紊乱还不完全清楚,因而过去用过许多不同名称,如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情绪性腹泻等。长期以来,不仅是医生,连2/3的IBS患者都会主动陈诉其不适症状与某种食物有关。对此虽然目前还不能予以明晰的解释,但重视此点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保健方面却有现实意义。医院报告,剔除某些特定食物后,55.2%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足可证明食物与IBS的关系和在治疗上的重要性。下面列举的部分食物,被认为是IBS中最常见的“搅局”者,即摄入这些食物后有可能引起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或使原来轻的症状加重。1乳制品乳制品与腹痛型、腹泻型或混合型IBS关系密切。包括鲜奶、奶粉、含奶的饮品,甚至用奶制作的糕点糖果。其原因或与奶中钙的摄入量、酪蛋白或乳糖等成分有关。乳糖是奶中的一种双糖,在肠道内可被小肠黏膜中的乳糖酶分解为半乳糖与葡萄糖。与“老外”相比,由于祖辈的原因,国人多有乳糖酶缺乏或酶活力低下,因此摄入奶制品后乳糖无法分解,不能被吸收。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的产物,可引起腹痛、腹泻。但严格的说,这种情况应称为乳糖不耐受,如果摄入乳糖水解技术(LHT)奶,商品名“舒化奶”后不出现以往喝普通奶的肠道症状,那就属于乳糖不耐受了。
2蔬菜与水果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素与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AP),纤维素对肠管运动有重要调节作用,食物纤维素量多时,刺激肠管运动增强,加快排便速度;还通过细菌作用改变肠道内渗透压,加强水分吸收而增加粪便量。研究证实,IBS患者对纤维素刺激更为敏感,因此蔬菜、水果摄入量过少与便秘型、摄入量过多与腹泻型症状明显相关。
3豆类多糖由于含有豆类多糖,蔬菜中的甘蓝(包菜)、水果中的梅干、果脯、罐头等,经发酵后产生气体,IBS患者清除气体能力原本就差,所以容易引起腹胀症状。燕麦片、麸子、杂粮、芹菜、小青菜、韭菜、洋葱、无花果、猕猴桃对于便秘型IBS可能有治疗作用,而对腹泻型IBS,就成搅局的角色了!
4油腻食物临床上因油腻食物引起IBS的屡见不鲜,特别是动物性油脂,如肥肉、奶油、某些动物内脏及添加过多油脂的菜肴、食品、点心等。诊断上要留心除外慢性肝脏、胆道或胰腺疾病引起的腹泻。偶有因植物油引起症状的。
5冷食、辛辣食品多数学者认为IBS的发生与内脏感觉过敏有关,腹部受凉、摄入冷食(饮)可使IBS患者出现或加重腹痛、腹部不适症状,并促使排便。体格检查常见到患者在腹部捆有一个防寒的布兜兜,是治疗的“灵丹妙药”。
冷食(饮)引起症状有多重机制,包括寒冷刺激胃壁上皮细胞分泌5——羟色胺,兴奋迷走神经和胃结肠反射等,导致胃肠道动力失常而出现症状。还有最新研究证实,辛辣食物,包括多种调料引起腹痛、胃肠道痉挛与烧灼感等IBS症状,都与辛辣食物中的香草酸亚型I有密切关系,香草酸亚型I可诱导内脏高敏感状态。
6饮品与酒市售饮品多种多样,包括含牛奶、咖啡、碳酸(泡沫饮料)及酒等,还有复合成分的可乐等。分析认为,碳酸饮料、咖啡与酒和腹泻型相关,其中酒的摄入量更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酒有较高糖含量,可造成肠道内渗透性改变。茶则与混合型症状可能有关。
食物对IBS的影响随临床类型呈现差异。某种食物对某型可能是搅局者,而对另一型则反倒有治疗作用。这种影响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变化,原来有影响的食物,作用可以消失;原来“平安无事”的食物,可以出现新问题。因此,从每位患者临床情况出发,不要“墨守成规”,才可能发挥食物的作用,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文章有用请赞一个
(家庭医学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国邮发代号:36--
★e
★投稿信箱:jtyxzz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