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
----------最基础的康复,从家庭护理开始,今天,小编为大家梳理出一条思路,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什么是康复、康复护理该怎么做、以及患者未来转归如何等等。
对一位刚刚度过临床急性期且生命体征平稳超过48小时以上医院行系统康复治疗。入院后,医护人员经采集病史、询问病情后对家属宣教的第一件事都是要教会家属如何进行康复护理。
护理学讲:每2个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形成,肺炎的患者还需要定时扣背排痰(扣背排痰的力度及手法要正确、到位,不然操作无效。根据不同的患者扣背排痰存在不同的风险,比如骨质疏松的易发生肋骨骨折,但卧床时间久不扣背排痰亦会提高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对待一位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家属要保证每2小时翻身,根据病情选择扣背间歇,除此之外,铭记5个字,方便康复护理:
“吃、喝、便、尿、痰”
吃:是低盐低脂低嘌呤还是优质蛋白糖尿病饮食等根据病情选择,常规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患者基本选择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选糖尿病饮食。康复患者,饮食不达标,营养摄入不均衡,康复同样不出成果。在胃肠能吸收常规饮食(即不吃匀浆液、营养液)的前提下,每日均需摄入:蔬菜(绿叶、茎类、菌类等)、肉类(鱼类、海鲜类、禽类或牛羊猪精瘦肉)、水果、谷类(面食或米饭)、豆类、坚果类(适量)等。每日每顿种类尽量不重复,控制好盐油量,每顿饭小量起始,直至恢复到病前饮食量,然后根据训练强度,调整每日进餐量,总原则同谚语“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也就是说营养价值高的放在早晨(6点、7点),能量高的、葡萄糖及氨基酸含量高的放在午餐(11点、12点),易吸收的放在晚餐,因为康复患者傍晚也会进行康复训练,所以建议加餐一顿类似午餐结构的傍晚餐,时间安排在15点、16点左右,晚餐19点左右,晚餐进食蔬菜主食即可。注意,既往有某种食物过敏或从未吃过的,病后不建议再次尝试相关食物,以上是对于常规饮食的患者,对于进食匀浆液及营养液的患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意识状态及相关临床辅助检查汇总评估后逐步调整饮食结构及单次进食量,尽早完成常规饮食的调整,而不是尽快。
喝:临床营养学指南讲:正常人每日饮水量:ml。这个ml包括3部分:第一是饮用水量约ml(每日2-3瓶ml矿泉水),其次是各种食物中的水,约ml左右(如饭、汤、稀饭、水饺、混沌、面条、面包等),第三是体内生理代谢时产生的水约ml左右。根据“出入量平衡”的原则,每人每天排出总量也约ml左右,其中尿液约1ml(正常24小时尿量为-ml),通过呼吸排出为ml,正常情况下汗液排泄量为ml,还有约ml从粪便排出。水过多会造成水中*,水过少会造成体液容量不足,甚至休克。所以根据患者情况,进食水量不足的、患者意识障碍不能经口进食的,建议直接鼻饲注食注水(静点补液另谈)。如果认为白开水口感不好,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用代茶饮,如少许的水果浸泡、适量的茶叶等改变水的味道。这里要强调:除鼻饲患者必须应用搅碎的食物之外,正常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不建议应用鲜榨果汁,最好直接咀嚼水果,因为水果鲜榨后,其本身的果糖会变成游离糖,游离糖会增加超重、肥胖及龋齿的风险,对病患来讲会增加糖代谢负担,甚至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所以,为了一杯果汁而放弃整个水果是不妥的。咀嚼食物的同时也增加了唾液淀粉酶的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更好吸收,也能对吞咽功能起到良好的训练。
尿:清亮淡*色无异味无沉渣的尿液提示着入量的充足。看尿量及尿色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判断液体入量是否充足的方法。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为-ml,每次排尿量约-ml,日间正常排尿次数为4-6次,夜间0-2次(也有的写0-1次)。尿量是体液出量里最大的一部分,康复初期正确记录尿量有利于评估患者整体内环境情况,这是决定患者是否启动运动康复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患者的内环境还不稳定,液体量还不充足,又发烧、痰又黏,排不出,尿量少,这种情况就无法启动运动康复或其他相关康复,所以先稳定临床,再启动康复。尿量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便:三天不排便,立即干预辅助排便。常用方法有:开塞露辅助排便、药物治疗辅助排便、温肥皂水灌肠辅助排便。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讲,胃肠蠕动缓慢,肠道内形成粪块后往往不能随肠道的有效蠕动通过各级结肠后排出体外,留存的粪便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在肠道内被各种重吸收,尤其是对于水分的吸收,使粪块变得坚硬很难排出体外。因此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之前,我们就给予积极干预,软化粪便、增加胃肠蠕动,有助粪便排出,预防肠梗阻的发生。所以,康复的患者,不管是卧床的还是下地的,排便周期都尽量不要超过3天。
痰:痰要观察的是:痰色、痰量、痰的性状(黏不黏、是不是泡沫状、有没有痰痂等)。痰主要反映的是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时也能侧面反映出液体量是否充足。肺的功能在康复里至关重要。心肺康复是整体康复的大前提,即:肺,能进行气体交换,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把氧气携带在血液中,血中携带着氧随着循环系统(心)遍布全身每一处组织、每一群肌肉、每一个细胞。这样,组织中有了氧气就能继续工作继续被锻炼,整个机体才继续被康复。所以,一个患者的心肺功能不先康复,周围组织的康复便遥遥无期。(简易心肺监测指标:心率:60-次/分,血氧饱和度:95%-99%。用指间血氧夹监测即可。不同患者灵活管理。)
其他的生命体征监测,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参考值:体温(腋下):36.0℃-37.2℃。脉搏:60-次/分。呼吸:16-20次/分。血压:90/60mmHg-/90mmHg。
基础护理除了上述的“吃、喝、便、尿、痰”之外,还有一个护理重点,就是:良肢位的摆放。一个良好的肢体的位置的摆放,对瘫痪肢体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良肢位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体位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式之一,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良肢位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床上坐位及轮椅/椅子坐位。
剩下的细节问题,如各个关节怎么活动、家庭康复作业的内容、活动量的制定等等,这些细医院住院时期,家属及患者要认真学习掌握及保质保量完成的项目了。另外,康复治疗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临床治疗,如各种临床疾病的二级预防用药,正确的生活方式干预等也会提高康复进程。综上所述,医院是一所由病转康的大学,尽量在这里学有所成,而获益终生。
联系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