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激烈运动后,或者过了吃饭时间还不吃饭,就会感觉肚子饿。饿得厉害时,肚子里还会发出咕咕的叫声。
很多人都很疑惑,肚子老是“咕咕”叫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自己得病了吗?
是谁在"咕咕咕"?
“咕咕咕”其实来源于肠道,在医学上被称为肠鸣音。
正常来说,肠鸣声低弱而和缓,一般很难听得到,每分钟约4-5次。肚子饿时叫,是胃在喊你吃饭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咕咕”声,大多是处在比较饥饿的状态。
当我们进食的食物快要被消化完时,胃里几乎空空如也,但胃液还在不断分泌。这就让胃出现了一种错觉,以为是自己收缩的力度不够,于是更加卖力地收缩(称为“饥饿收缩”)。
但此时胃里面食物少、空气多,剧烈的收缩就把更多的空气挤入肠道,从而发出咕咕声。与此同时,饥饿收缩的信号传递到大脑,就出现了饥饿的感觉。
异常咕咕声,当心是疾病信号
01
急性胃肠炎
肠鸣音次数增多,响声也加大,随着肠鸣音的出现,自觉肚子里的肠子在活动。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肠炎、菌痢等频繁腹泻的疾病。
01
消化不良
排出饥饿的因素,偶尔出现单纯性肠鸣音,不伴随其他症状,多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肠道产气过多,不能顺利排出,就可能出现肠鸣。
比如一些乳糖不耐受的人,一喝牛奶就容易腹、呕吐,肚子就会发出比较大的“咕咕”声。
03
慢性胃肠炎
如果肠鸣次数增多持续一个月以上,且伴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其他并发症状,可能预示着肠炎、胃炎。
长时间的胃肠炎,容易引起营养流失和必需营养素的缺乏,影响机体正常运转。尤其对老年人而言,轻则导致营养不良,重则可能出现脱水,甚至加重原有的疾病等。
04
肠梗阻
如果肠鸣次数明显增多,每分钟可达10次以上,且声音响亮高亢,甚至出现叮当声或金属音,说明肠道排气不畅,可能存在肠梗阻的情况。
急慢性肠梗阻容易产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法排便等症状,还可能导致肠道组织痉挛、麻痹、缺血甚至坏死。急性肠梗阻属于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如果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05
腹膜炎
肠鸣音减弱也可能是疾病的象征。如果1分钟只听到一次肠鸣音甚至更少,可能预示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等。
如果持续2分钟以上都没有听到肠鸣音,用手轻叩腹部仍然听不到,则可能预示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保护胃肠,要注意这些
01
细嚼慢咽,吃饭少言
我们在进食的时候,空气也会随之进入胃肠道。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就容易导致吞入的空气过多,造成胃肠道气体增加,导致频繁肠鸣。
02
少吃产气的食物
消化不好的人应该少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猪肉、牛肉、大蒜、豆制品、高纤维食物、洋葱及其他含糖多的食物,避免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气过多,增加肠鸣次数。可适当多吃粥、面食等易消化的食物。
03
夏季也要给胃保暖
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胃寒。“倒春寒”的时候要警惕。入夏不少人喜欢开着风扇睡觉,而且晾着肚皮散热,因此,腹部很容易受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肚子痛、腹胀等不适。所以天再热都要注意腹部保暖。
另外,尽量少吃太凉的食物和饮料。肚子之所以会唱“空城计”,是想提醒你该吃东西了。当然,异常的咕咕叫,大家也要当心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