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浅谈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TUhjnbcbe - 2021/1/29 8:44:00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anorectalmanometry,ARM)是利用通道压力传感器将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肛管和直肠中存在的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计算机的数据分析和显示,客观的反映不同直肠肛管疾病肠腔内压力变化特点,从而为更精确地研究疾病的生理、病理提供了一种方便、安全、无创的检测方法。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装置根据测压探头不同可分为充气式、充液式和微型传感器导管三类。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充液式导管,本文以开放灌流式测压系统(8通道导管)为例进行数据解读。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设备

常见数据解读

1.肛管静息压肛管静息压为安静时肛管内压力的最大值,是肛门直肠压力检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正常参考值为9~25kPa。主要由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的张力收缩所产生,分别约占静息压的85%和15%。静息压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距肛缘的1~2cm处,并向直肠一侧呈现递减变化,具有不随意性,所形成的压力梯度对维持直肠内容物有重要意义。肛管静息压的影响因素较多,同样条件重复测量,第二次压力值低于首次。

2.直肠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是安静状态下由腹内压、直肠壁的收缩及肠壁的弹性等形成的直肠内压,正常值为0.5~1.4kPa。在某些生理活动如排便、咳嗽时会短暂升高,病理状态下直肠静息压升高多见于直肠远端梗阻、先天性巨结肠,而在直肠肛门畸形术后伴严重大便失禁时则明显降低。

3.肛管功能长度测压导管从距肛门7cm处匀速拖出,计算机记录压力变化曲线。肛管功能长度上限是由肛管括约肌静息压较直肠压大于5mmHg以上水平区域来确定,或将肛管功能长度取作肛管压力大于肛管最大静息压的一半或大于其20mmHg范围的长度,静息状态下相当于肛管内括约肌长度,正常值为3.5~4.2cm。肛管功能长度延长多见于括约肌肥厚或痉挛,可能会引起排便困难。反之,长度缩短见于括约肌松弛或损伤,会导致肛门失禁。

4.肛管最大收缩压嘱受检者用力收缩肛门并记录肛管内压力最大值,具有随意性。主要是由肛管外括约肌的收缩产生,是应激状态下肛门自制产生的生理基础。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大于等于13kPa,女性大于等于11kPa,肛管最大收缩压是肛管静息压的2~3倍。由于年龄、性别、体质及测量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差别,结果的差别较明显,但如果数值小于6kPa,患者表现为应激性失禁,其临床意义提示可能存在肛门外括约肌损伤。

5.肛管最长收缩时间受检者尽力收缩肛门并保持肛门持续收缩状态,计算肛管压力持续升高的时间,正常参考值应大于15s,与肛管最大收缩压对比,可判断肛管外括约肌是否损伤。

6.直肠肛门反射:包括收缩和抑制反射。

6.1直肠肛门收缩反射测试肛管收缩反射时快速向直肠腔内注入一定量(通常为50ml)的气体,肛门外括约肌反射性收缩,持续1~2s后下降。实验证明该兴奋只存在肛门外括约肌分布的于肛管的中段以及远段,进一步证明直肠肛门反射反收缩映了肛门外括约肌的自制功能。

6.2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直肠扩张后肛门内括约肌反射性松弛,此时肛管压力曲线迅速下降,维持一段时间后肠腔压力恢复至静息水平。这种现象称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正常人在注入10~30ml气体后即可被引出,多次(≥3)测量均出现压力下降可确定该反射为阳性,反射为阴性可能为直肠内粘膜缺损、肛管完全松弛和先天性巨结肠,但需要注意新生儿早期由于神经节细胞发育不成熟,该反射为阴性不能直接诊断先天性巨结肠。

7.肛管反射舒张压在肛门直肠反射中,从静息压下降至舒张压最低点所产生的的压力下降值就是肛管舒张压(p)。充气量越多,P值越大,成人以充气量50ml作为标准,若测得P>3kPa时说明被检查者排便反射正常,如果出现排便困难可能由于其他病变如直肠前突、肛门狭窄、肠套叠、肠道慢传输等,需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若P<3kPa时,检测者可能为习惯性便秘或直肠脱垂等患者。

8.排便动作协调性嘱受检者用力做排便动作,同时检测直肠压和肛管压,正常情况下,随着直肠收缩压的不断上升,肛管排便舒张压不断下降,两者形成负相关关系,有利于形成有效压力梯度,保证排便动作的顺利进行,反映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协调性。盆底肌失迟缓的患者会出现直肠和肛管同时收缩,两者动作呈正相关。

9.感觉容量阈值正常人当粪便扩张直肠时,直肠壁的感受器细胞可将粪便扩张肠壁的信号通过盆腔神经传入骶髓和大脑皮层高级中枢,产生便意及排便活动。正常人的直肠感觉容量阈值为10~30ml,慢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会出现直肠容量阈值升高,直肠占位或直肠炎症患者会出现直肠容量感觉阈值降低。

10.最大耐受容量被检者直肠容量阈值出现后,持续缓慢的向直肠球囊内注入液体,直至患者出现不可耐受,大便失禁的状态,此时所注入的液体量即为最大耐受容量。正常最大耐受容量为~ml。

典型案例解读

例1:女性患者,79岁,反复排便困难一年余,加重一月,大便每天一次,质软量少,伴腹痛,不规则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排除存在器质性病变可能,肛管直肠压力检测结果如下:

?患者排便动作相关性呈现正相关

?诊断:盆底肌痉挛综合征

例2:女性患者,65岁,肛口不随意溢出大便两周,量少质稀,大便日2-3次,肛周潮湿瘙痒,无腹痛腹胀。

?肛管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均明显下降,感觉容量阈值、最大耐受容量明显上升

?诊断:括约肌损伤型肛门失禁

在临床工作中,肛管压力直肠测定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医生们应该对此检查加深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临床诊疗工作。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肛管直肠压力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