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疾病,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TUhjnbcbe - 2021/1/23 17:50:00

肠道是人体与外界接触的最大器官,展开后表面积有㎡,远大于肺部的㎡和皮肤的2㎡。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人体90%的营养由肠道吸收,80%的*素由肠道排出,70%的免疫力在肠道产生。

健康人群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约万亿个,统称为肠道菌群。种类不同的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拮抗、互相协同,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动态生物平衡,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和外部环境保持着平衡状态,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内的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不仅能调节人体健康,更在膳食和宿主之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参与者。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中富含参与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和短链脂肪酸代谢的基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体自身所不具备的。肠道微生物为人类代谢过程提供底物、酶和能量。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能促进人体上皮细胞生长与分化,并参与了维生素的合成和各种矿物质离子的吸收。在肠道黏膜表面的附着促进了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发展,通过形成“菌膜屏障”而成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屏障,避免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素、细菌等进入人体。

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不良的饮食习惯、环境污染、压力、用药等因素,会导致肠道有益菌群数量减少,有害菌群数量增多,肠道菌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形成肠道菌群失调症。

肠道菌群失调症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秘、肠鸣等症状,同时可伴有发热、呕吐、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以及上消化症状,由抗生素过度使用所致的小儿肠道菌群失调中,以腹泻、腹痛、脱水为主。

肠道菌群失调的典型症状表现为:

Ⅰ度菌群失调

也称潜伏型微生态失衡,只能从细菌定量检查上发现菌群组成有变化,临床上无或仅有轻微表现,此为可逆性改变,去除病因后菌群失调可自然恢复。

Ⅱ度菌群失调

又称局限微生态失衡,不可逆,在临床上可有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疾病的表现,如慢性腹泻、腹痛等,去除病因后仍维持菌群失调状态不能恢复。

Ⅲ度菌群失调

肠道的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而少数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临床表现病情急且重,甚至出现休克症状,多发生在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性药物、激素、射线后,或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疾病。

肠道菌群失调的伴随症状

肠道菌群失调症是很多因素导致的共同表现,可伴有腹泻、腹痛、呕吐、发热、消化不良、消瘦或水肿等症状,当持续腹泻时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严重者水分丢失过多将出现休克症状。

肠道菌群失调的并发症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发病率最高的人类功能性肠道疾病,肠道菌群失调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密切。

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指机体在经受严重损害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的综合征。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由细菌和内*素移位引发的内*素血症和内源性感染,原因是源于患者身体内部产生的感染,*素来源难以切断,不断使肝脏及肠道的白细胞系统处于激活状态,从而引起并促进炎症介质的瀑布反应,造成组织广泛损伤,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关于肠道菌群失调对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具体的作用机理尚未明确,截止至现在,相关研究包括生长因子学说、短链脂肪酸学说、内*素学说、胆汁酸学说等。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简称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炎症性肠病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多发生于回肠、直肠、结肠等与细菌接触较多的部位,侵袭性细菌在肠道内过度生长,导致肠道内抗原过多引起炎症反应,从而使肠道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并失去完整性。

肠道菌群失衡,代谢产物的水平也常会失衡,这可能会引起一些代谢性疾病。比方说,失去平衡的肠道菌群,可能干扰内分泌,导致人的食量越来越大,容易患上肥胖症。

不仅如此,肠道菌群长期严重失调,大量有害菌还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这些有害物质中有的甚至能通过血脑屏障,损伤大脑的神经结构和功能。

研究表明,儿童的孤独症、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除此之外,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能会影响到皮肤、肺、肝脏等器官和呼吸、循环等系统。

总之,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影响能量吸收、营养素代谢和细菌*素等机制影响人体的健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健康与否,与人体健康与否密切相关。

1
查看完整版本: 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疾病,真的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