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肠套叠
TUhjnbcbe - 2021/1/10 17:44:00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

它(肠套叠)长这个样子

发病率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偶见于成人和新生儿,1岁以内最多见,尤其是4-10个月婴儿更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岁以后发病极罕见。男女比例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春、秋季较多。

病因

肠套叠发病病因至今尚无统一学说,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改变婴儿在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原因是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将回盲部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病*感染受病*(腺病*、轮状病*等)感染刺激,婴幼儿回肠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处淋巴结肿大,肠壁局限性增厚,肠壁狭窄,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因素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或寄生虫*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

?遗传因素有家族聚集倾向。

类型

●小肠型(包括空-空型、回-回型、空-回型)

●结肠型

●回盲型,以回盲瓣为出发点

●回结型,此型最多,约占70%~80%

●复杂型或复套型

●多发型

表现

?阵发性哭闹起病急骤,多见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出现哭闹不安,阵发性有规律性哭闹不安,一般安静5~10分钟或更长时间后又出现哭闹不安,持续10~20分钟,如此反复发作,哭闹时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有些婴儿体质较弱,哭闹不明显,仅表现为烦躁不安。

?呕吐在阵发性哭闹开始不久,即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色、绿色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

友情提示,以下内容比较劲爆,如果您正在吃饭,那......请不要下滑........

1

2

3

?血便一般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便血早者可在病后3~4小时出现。肠套叠典型血便为果酱样大便。

?腹部肿块患儿安静时腹部触诊,多数在右上腹可触及腊肠形、弹力性硬、稍活动、轻压痛的肿块。

[早期就诊的肠套叠患儿,除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外,营养状况良好。晚期就诊的患儿可有脱水、离子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甚者可出现中*性休克等症状]

诊断

当患儿存在阵发性有规律性哭闹、呕吐、血便及腹部触及腊肠形肿块时,即可确诊。但有一部分患儿,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查体不配合,需行彩超检查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早期伴有高热,粪常规可见脓细胞,细菌培养阳性。

?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多伴有腹泻、高热、腹胀、呕吐频繁,血便常有特殊腥臭气体。

?过敏性紫癜一般伴有双下肢出血性皮疹,膝关节、踝关节肿痛,部分病例可有血尿。

?蛔虫性肠梗阻很少有便血,腹痛较轻。

?美克尔憩室出血出血量较肠套叠多,突然发生,无前期症状,鉴别困难,多在手术中确诊。

?直肠脱垂肛诊可确诊。

?便秘伴有肛裂出现鲜血便,肛诊可确诊。

?其他绞窄性内疝、肠扭转、肠囊肿、结肠息肉等,需行彩超及X线检查予以鉴别。

治疗

[非手术治疗]

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可给予空气灌肠、B超下水灌肠,治愈率达95%以上。

目前我院采用的是空气灌肠法。

(特别提醒,目前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是洛阳市唯一一医院)

[手术治疗]

病程超过48小时,一般情况差,只能急诊手术解决。术中根据患儿肠管是否坏死决定是否需要切除肠管。

预后

大多数患儿肠套叠经空气灌肠治愈后不再复发。

一少部分患儿肠套叠经空气灌肠后反复发作,应考虑继发性肠套叠,不排除肠道其他病变可能,必要时需手术探查。

手术治疗肠套叠患儿,有一定几率会出现手术后肠套叠,此情况少见。

本文来源:儿外科频道

本文作者:灰灰医生

参考资料:实用小儿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肠套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