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健康,预防幼儿肠道疾病
ANNOUNCEMENTS
注意事项
霜降,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过后气温下降较为迅速,天气非常干燥,而这日渐寒冷、风大干燥的季节也正是肠道传染病发的时段。霜降开始天气由凉转冷,秋燥明显,小朋友们更需要注重养生保健:首先要重视保暖,尤其是我们的胃部和腹部不要着凉;其次要防秋燥,要多喝水;运动量可适当加大。
1、预防疾病重在保暖
霜降时节,气温可能突然下降,昼夜的温差会拉大10℃以上,而幼儿的皮肤和呼吸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变化。这时,幼儿体质较弱,抵抗力差,早晚最容易着凉。要注意气候变化,冷热当心。特别是夜凉之时,要注意为幼儿加衣盖被。
2、多给孩子喝水养肺
引起秋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过于干燥引起,使身体缺水。传统医学认为,养肺可以驱走燥邪。为了防止幼儿被燥邪侵扰,一般每天需要5~8杯水。
3、多给孩子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秋天正是各种果蔬上市的时候,这些果蔬具有滋阴养肺的功用,可以帮助幼儿驱走身体里的秋燥及起到预防效果。要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如*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及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大枣等,不但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还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
秋冬季儿童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是婴儿和儿童一种常见的急性出疹性的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着疱疹,溃疡,手,足,臀部可以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以有粘性的红晕,疱破的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这些症状。
1.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
2.勤洗手
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有消*功能的免洗洗手液。一定告诉孩子,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
3.隔离意识
不要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
4.远离密集人群
少去人流密集、空气质量差的场所,一定要去的话,佩戴医用口罩。
5.提高免疫
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都能增强免疫功能水平,这才是长久、稳定的防病措施。
二、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三、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好发于每年10-11月份,主要由轮状病*、诺如病*、柯萨奇病*等感染引起,以轮状病*多见。临床上表现为先吐后泻,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日可达10-20次。秋季腹泻虽然有自限性,及时治疗后大多数较快治愈,但仍有极少数可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脑炎、肠套叠和病*性心肌炎而危及生命,所以秋季腹泻不可轻视。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在病*高发期对儿童餐具、玩具等物品进行定期消*处理。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食不饮生水,东西尽量煮熟后再吃,水果要洗净,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3.轮状病*高发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处,出门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回家后积极洗手。
4.推荐易感人群在秋季腹泻流行季节来临之前,接种轮状病*疫苗更好地进行预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