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冬季猪场肠道疾病的防控
TUhjnbcbe - 2021/1/6 16:46:00

猪肠道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现就疾病种类、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作一简要概述。

一、种类

1.猪肠道病*感染:猪肠道病*有六种不同的血清型。获得感染的方式通常为:小猪断奶后不久,母源抗体消失时感染;几窝小猪混在一起时感染。

2.轮状病*感染:该病多发于8周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可达50%。病猪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常于食后呕吐,排水样或糊状*白色或灰褐色粪便,常因脱水而在3天~7天内死亡。

3.肠腺瘤复合症又叫猪增生性肠病。多见于3日龄8日龄猪。根据病变特征可分为肠腺瘤病、坏死性回肠炎、局部回肠炎和增生性回肠炎4个类型。

4.耶尔森氏菌病:以夏季和冬季多发,呈散发性,病猪潜伏期2天3天,初期体温40℃-41℃,食欲减退或废绝,水样腹泻,粪便中常混有黏液和脱落的肠黏膜。后期体温下降,皮肤发绀,消瘦,脱水。剖检可见结肠和直肠孤立淋巴滤泡肿大,向浆膜层或黏膜层突出。小结肠和直肠粘有溃疡灶。

5.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冬未春初的寒冷季节,病初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排水样灰*色或灰色粪便,日龄较大的猪症状较轻。

6.猪传染性胃肠炎:各龄猪均易感,以2周龄以下仔猪多发,且具有较高死亡率。仔猪哺乳后常出现呕吐,不久出现剧烈腹泻,排水样*色或灰白色粪便。断奶以后的猪症状轻微,仅表现减食、腹泻,个别猪食后呕吐,但死亡率较低

7.猪大肠杆菌病:主要包括仔猪*痢、白痢和仔猪水肿病。*痢可发生于出生数日内的猪,病猪排*色或*白色稀粪。白痢多发于10日龄3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猪粪便呈乳白色、淡*绿色或灰白色,常混有黏液而呈糊状,其中含有气泡。猪水肿病多见于生长发育旺盛的断奶仔猪,病猪眼脸水肿,共济失调,后期出现神经症状。

8.猪密螺旋体病:又叫猪痢疾,以7周龄12周龄的幼猪多发病猪初期体温可达40℃-42℃,排*色或灰色软便,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黏液及黏膜,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冻状。病猪拱背呈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后期营养不良,脱水死亡。

9.猪梭菌性肠炎:主要发生在1日龄~3日龄的初生仔猪,病猪排血便,有些猪粪便为灰*色。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

二、病因

猪的肠道痢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饲养管理不当。如在开放或半开放猪舍饲养的猪只,过热过冷的环境温度易使猪产生应激,扰乱机体的正常代谢,造成肠道痢病的发生。在密闭猪舍,往往由于通风不良,造成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如果湿度较高,更有利于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繁殖,为肠道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另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突然更换饲料或改变饲喂习惯等,均易造成肠道疾病发生。

二是饲料品质不良。如饲喂了霉烂变质的饲料、冰冻饲料及未经煮熟的豆类制品等。

三是细菌、病*侵袭。

由于以上各因素的存在,扰乱了猪胃肠道正常的消化机能,各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使胃肠道发生程度不同的病理变化,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大肠对水分的吸收作用明显降低,造成腹泻;腹泻又使体内水分、电解质、氯化物等丧失,造成机体脱水;伴随着脱水、失盐而发生酸中*,使体内血液浓缩,外周循环阻力增大,必脏负担加重。同时,由于肠黏膜的脱落和坏死,使机体的屏障机能丧失,细菌和*素大量进入血液,使机体发热,引起中*,严重时造成猪只死亡。

三、防治

按照防重于治的方针,生产中应着重搞好预防工作猪发病后,首先应查明病因,然后进行治疗。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变饲料品种要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冬季注意保温防寒,夏季注意防暑降温。饲喂要定时定量定温定质,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素含量高及冰冻饲料。

二是严防细菌病*侵袭。搞好环境卫生,定期对环境、用具等进行消*;定时在饲料中加入发酵中药,尽量减少细菌病*的侵袭机会。

三是做好平时的保健预防,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发酵饲料。

山东省中康润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发酵中药产品牧温清,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中药原料进行处理,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得以更大程度的吸收和利用。

1、中药成分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功能性的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效率,促进血液循环,使机体快速恢复正常状态。

2、活性益生菌可以建立起稳固的有益菌环境,压缩有害菌的生存环境,使机体的肠道健康运转。

3、益生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活性酶制剂,能够使肠道处于酸性环境,使有害菌不能存活,机体的肠道处于健康状态。

四治疗:

可以选择中康润科的肠乐宝或呼痢平对症口服治疗。

因此,在冬季有选择性的使用一些发酵中药产品,可以大大减轻肠道致病因子对肠道的影响,提高动物的肠道健康,促进饲料的吸收利用,降低料肉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季猪场肠道疾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