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食
天气凉爽,孩子的胃口也会变好,暴饮暴食的话会让进食过量,从而引起积食。主要表现为没有任何食欲,肚子发胀,大便干燥并且酸臭,睡眠质量差,同时伴有口臭厌食等。若高盐高油饮食的话会增加胃肠的消化负担,因此尽量不要给孩子吃一些油炸食物、肉类以及油腻食物等。饮食方面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推荐选择面条或者稀饭,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比如山楂、苹果或者火龙果等。饭后一个小时带着孩子户外活动,能够消耗能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胃肠道蠕动,同时也能够改善便秘。另外,也可以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帮孩子按摩小腹部,来为胃肠道蠕动提供动力,但是一定要控制好力度。
2、急性胃肠炎
小宝宝的胃肠道功能比较差,不能更好的抵抗外界刺激。吃了一些高脂肪高蛋白以及煎烤的食物或者喝太多饮料,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产生,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大便就如同水一样,同时会伴有持续性的发高烧、烦躁不安等。腹泻会让身体流失水分以及电解质,从而导致脱水,可以口服补液盐,让孩子多注意休息。若病情一直没有缓解,大便里面带有医院治疗。
3、腹泻
腹泻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的,非感染性的腹泻,主要是因为没有注意饮食结构或者饮食不卫生所导致的。感染性的腹泻则是受到了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因此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不能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若是孩子的大便一直呈现水样,同时伴有嘴唇发干、大便带血、眼窝凹陷症状时,医院治疗,给孩子合理的补充液体,防止脱水。
划重点啦!
从医学上分腹泻确实有很多种类:渗透性、动力性、分泌性……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拉肚子后的第一件事,是分清这是感染型还是非感染型。
非感染型
常见病因:吃了生冷的东西导致胃肠动力障碍(有的人经过超市冰柜时受到冷刺激也可能想拉肚子),或吃了不好消化的东西导致消化不良。
大便形态:大便不成形。
常见表现:不吃不拉,一吃就拉;吃清淡的不拉,吃刺激性的拉。
医院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没有异常,便常规中找不到白细胞。
感染型
常见病因:细菌感染、饮食不洁净,如:痢疾、肠炎都是属于感染型腹泻。
大便形态:水样便、黏液便或者胨胨便,当细菌损伤肠道黏膜后,甚至可能便血。
医院检查:去医院检查血常规时,白细胞数量较多。
注意!并非所有黏液便都是感染型腹泻引起的,像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这类疾病就与人体免疫改变有关系。
二、腹泻别乱吃药,没准越吃越糟!
有的人一拉肚子就吃*连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可是吃药也要分情况。
人体肠道内的细菌有好细菌和坏细菌之分,一种情况是人体内的坏细菌取得暂时性胜利,数量变得多于好细菌,人就会生病;另一种就是滥用抗生素,把身体里的细菌不分青红皂白全都杀死,好细菌和坏细菌都没了,也必然导致体内系统紊乱而生病。
所以,对于非感染型腹泻来说,吃抗生素类药物时间越长,肠道菌群失调就越严重,而绝大多数拉肚子都是非感染性的,不用吃抗生素。
除了抗生素,还有一类人一拉肚子就要吃泻立停,如果是感染型腹泻,泻立停可能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过后细菌繁殖会更厉害。
三、腹泻的正确应对姿势
既然药不能瞎吃,那腹泻后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庭里,实际上也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减少疾病对机体的损害。
防止脱水
腹泻次数多,尤其是水样泻,会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
自我判断脱水的方法很简单,口渴,与平时相比较尿量减少,坐起或者站起时头晕,平卧则好转,尤其是口渴和尿量减少,观测十分方便。
只要不呕吐,一定要喝水,让这两项症状缓解或者消失,当然,水里边还要加点“料”,见下述。若伴有呕吐或实在不能饮食,则需要紧急就诊。
有些患者认为,在腹泻患病的时候,进食、喝水,为腹泻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原料”,于是不吃不喝,这样貌似“管用”,腹泻量会有所减少。但实际上,腹泻量的减少说明机体缺水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也很容易在此基础上发生酸中*和休克,后果比腹泻本身要严重得多。
防止电解质紊乱
通过腹泻丧失的不仅仅是水,还包括电解质。电解质紊乱本身就会造成乏力、心悸、心律失常等,严重的低钾血症还会导致生命危险。已经有商品化的口服补液盐可供使用。
在家庭中,还可以直接采取喝水时加食盐的方法补充钠离子,加食盐的量以略有咸味为宜。补钾呢,各种鲜榨果汁的钾含量都很丰富。
调节饮食,多喝酸奶
少吃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喝酸奶,喝之前应该先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喝太凉的东西肠胃也容易受到刺激。
其次是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微生态。因为这些是肠道里本来就有的东西,多多益善,副作用小。含有地衣芽孢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药物都可以补充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放在常温下保存即可,双歧杆菌则需要是冰箱低温保存,效果更好。
所以在购买含双歧杆菌的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店是否是低温保存,买回家后也需要放在冰箱里,服用时应该是凉白开送服,如果水温超过37℃,高温会将菌种烫死,失去药效。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