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人来肛肠科就诊的原因是因为“肛门感觉不舒服”,但是每个病人的“不舒服”都各不相同——询问后,会有各样回答:“便血”、“肛门痛”、“擦拭不净”、“肛门里脱出东西,得塞回去”、“肛门边上有肉球”、“肛门肿块痛”、“肛门口流脓”、“肛门里流液体”、“肛门瘙痒难忍”、“大便排不出或排不尽”、“肛门有东西堵住、大便变细”、“肛门胀,站久了,肛门像掉下来一样”、“肛门似乎有虫子爬”、“大便次数多”、“擦纸有血”等等……
这么多种的肛周不适,到底是由哪些疾病导致的呢?小编今天整理了一部分关于肛肠不适的问答,也许其中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与排便有关的疼痛应考虑哪些病
(1)肛裂:肛裂疼痛的典型特点是排便开始时肛门部即发生烧灼样痛,排便后较排便前更为剧烈,疼痛多为痉挛性疼痛,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才能缓解。
(2)内痔脱出嵌顿:排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不能回缩,而发生剧烈的持续性疼痛,简单来说就是脱出肛门外的痔疮被卡在了肛门口回不去了。这医院就诊,因为一旦内痔因为血运不畅发生坏死,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3)肛窦炎:疼痛较为轻微,通常在排便后数分钟即可自行消失。
与排便无关的疼痛应考虑哪些病
(1)肛周感染:肛门或肛管内有持续性疼痛和不断加重的胀痛,常伴有炎性表现,如发热、血常规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2)血栓性外痔:肛门边缘出现突发性的球形肿块,呈暗紫色或淡黑色,因肛周静脉破裂引起,常有持续性疼痛,走路或站立时疼痛加重。
(3)恶性肿瘤:肛门部经常有轻度持续性刺痛,晚期全身情况不佳,在肛管内可摸到坚硬的肿块,常伴有大便性状的改变。
(4)肛管内异物:如碎骨片、竹刺、鱼骨刺、枣核等进入肠道不能排出,而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疼痛为持续性,大便时加重,患者一般无便血及炎症表现。直肠指诊常可明确诊断(疼痛剧烈时需在局麻下行直肠指诊),异物取出后疼痛会逐渐消失。
肛门直肠周围不适,大多数没有特异性症状,也就是说,很多疾病表现出的症状非常相似甚至相同。但患者却以为影响排解大便的、造成肛门处不适的原因,都是痔在作怪,草率地寻求手术治疗,但由于诊断尚不明确,导致手术以后症状并没有显著缓解,心理上的焦虑反而被加重,从而引起越发长久的痛苦。
肛门痛也常见,是痔的原因吗?
痔引起肛门痛,见于血栓性痔,炎性外痔,及内痔脱出嵌顿连锁的外痔水肿和血肿。
肛周感染之后的肛周脓肿、肛瘘,功能性肛门神经痛,慢性肛门痛,肛窦炎,肛门直肠异物损伤,肛门直肠术后等都会引发肛门痛。
最常见的肛门痛,是肛裂引起。急性肛裂在排便时痛,撕裂样。陈旧性肛裂周期性痛,排便时痛,之后缓解,半小时后开始括约肌痉挛而持续胀痛和抽痛。
便秘,是痔挡住肛门吗?
痔是直肠粘膜和肛管皮肤下扩张屈曲的下移的粘膜血管垫,大便排解久,痔内血管扩充和肛周肌肉下移,会引起堵塞、排便不尽感。
便秘,分器质性和功能性,功能性便秘与肠道运输动力和直肠肛门排解反射相关,有慢传输性和出口梗阻性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属肛门直肠及盆底部肌肉不协调及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前突导致的排便障碍。多见老年、产后女性或习惯性便秘患者,排便费力、不尽感或下坠感,有便意无法排出。
肛门坠胀有哪些病因?
痔疮会引起肛门坠胀,但有更明显症状发生在前,如外痔发青紫色血栓、外痔水肿、内痔脱出难回纳肛门。
肛门坠胀,更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多种病因可引发。如肛窦炎、功能性肛门直肠痛、肛门直肠炎症及脓肿、直肠黏膜脱垂、盆腔炎或子宫后倾、前列腺炎或增生、尾骶部病变(骶前囊肿)、直结肠肿瘤等。这些疾病需详细检查确诊后治疗。
为何大便次数变多?
大便次数多,有可能是因为痔疮肿痛发作刺激到肛门直肠等部位,从而导致频繁的产生便意。
但大便次数过多更应首先考虑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结合其他症状,如大便不成形,夹杂粘冻甚至血色粘液,时有腹痛等。出现这些情况,建议患者尽快进行肠镜检查确诊。
肛门口有“虫爬感”或“蚁行感”是怎么回事?
肛门口像有虫子爬,多为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的问题,痔疮肿痛时或许会有偶尔的虫爬感,但绝不能因此去草率切除痔疮,因为痔疮往往并不是导致肛门周围感觉异常的主要原因,盲目地手术治疗甚至会加重症状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
别被“十人九痔”的说法忽悠了
出现了上述症状,不要怪罪痔而急于手术处理痔,不能轻易处理那些默默长在肛门内外的肉赘和增生血管,有些麻烦不是它们引起的,不要折腾了它们,最终造成了心理和生理上更多的不适。调整心理状态,改善饮食习惯及生活起居,专业的医生详细检查确诊后,再针对不同疾病,适当药物治疗,综合施治。
推荐阅读:
《医学发明邀请函》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如何能申请一项属于自己的专利?如何能让专利转化为产品?医学发明创新转化推广平台——医生自己的平台,全程助你实现梦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