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筋,
都是缺钙惹的祸吗?
退休后的王阿姨近来愁眉不展,前来就医,原来这段时间她经常夜间腿部抽筋,且关节肌肉酸痛,每次抽筋发作都导致她夜里被痛醒,难以忍受。她以为是缺钙引起的,一直在吃钙片,牛奶也喝了不少,怎么还是抽筋不断呢?
很多人都有过抽筋的经历,但对于抽筋的原因并不是很了解。抽筋在医学上称作为肌肉痉挛,是神经肌肉异常兴奋,造成肌肉发生不自主、无征兆性收缩,主要发生在小腿和脚趾的肌肉,发作时疼痛难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时往往把人痛醒,长时间难以止痛,影响睡眠。
人们往往会误以为腿脚抽筋是缺钙导致的,其实,很多因素,甚至是一些疾病也会引起腿脚抽筋,如果是经常腿脚抽筋的人,更要注意排除某些疾病,不要盲目补钙。
哪些原因会引起抽筋呢?
缺钙是抽筋最常见的原因,这是因为肌肉在收缩时,钙离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较低,会使得肌肉兴奋出现痉挛。其实,大部分成年人营养膳食正常的话很少会缺钙,但某些特殊人群特别容易缺钙,如:老年人或绝经后的妇女,其往往由于骨质疏松,导致对钙的营养吸收功能减退;青春期的少年或孕妇,由于自身或胎儿的生长发育太迅速,对钙的需求量骤然升高,也容易造成缺钙;偏食人群,由于营养结构不合理,钙摄入过少而导致缺钙等。
这位王阿姨是老年绝经后的女性,属于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来院就诊后,医生给她做了相关检查,发现其血钙水平基本接近正常,但骨密度检查却显示她是严重骨质疏松,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一个健康人身体内的钙大约有多克,其中99%存在于骨骼,只有不到1%存在于血液中。身体对血钙的调控处于非常精细的水平,只要血钙稍有下降,身体就会通过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等使骨钙溶解入血,维持血钙一直处于正常水平,因此,血钙正常不代表患者不缺钙,骨钙水平才能反应患者的真实情况。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因为骨骼里的破骨细胞过度活跃,而成骨细胞形成骨不足,导致破骨作用大于成骨,骨吸收过多,骨钙丢失严重。换句话说,王阿姨虽然血钙正常,但是骨钙丢失太多,引起骨密度下降,所以她需要治疗的是骨钙减少,而非血钙。
而骨质疏松引起的骨钙减少只补充钙剂是远远不够的,老年人因为肠道吸收功能减退等原因,对口服钙剂的吸收大大下降,钙剂补充再多并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更起不到增加骨钙的作用。因此,除了补充钙剂外,还需要补充足量的活性维生素D(如罗盖全等)及多晒太阳,因为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的吸收率,有效增加血钙和骨钙,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所以晒太阳、钙片和维生素D的联合治疗才是骨质疏松的基本治疗,不容忽视。
此外,医生会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开具一些其他类型的药物来帮助提高骨密度,如二磷酸盐、降钙素等。像王阿姨这种情况,如果自己一味地补钙,而不进行正规的骨质疏松治疗,抽筋恐怕很难治好。因此,抽筋并非都是缺钙惹的祸,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正确治疗。
当然,除了骨质疏松外,其他原因也可能引起抽筋,应尽量避免或加以排除:
1、肌肉受凉。夜间睡眠时应注意加强腿部保暖,夏天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2、避免剧烈运动或久站引起的肌肉过度疲劳。白天运动时间过长或运动量过大,全身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腿部肌肉的局部代谢产物如乳酸等过度堆积,造成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难以协调,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3、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出汗过多,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导致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如低钠、低钾、低镁等情况也容易发生肌肉痉挛,需及时化验检查。
4、某些疾病。如下肢动脉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等。
5、某些药物作用。比如含利尿剂的降血压药物等,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引起抽筋,需要引起重视。
编辑/*办刘佳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