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肠道藏着心理的秘密摘要上
TUhjnbcbe - 2020/12/29 14:0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便宜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

星妈有话说:

自闭症真的是不可逆的疾病吗?相信很多家长都有相同的疑虑。即便是医学高度发达的当下,国内外主流的医学仍然只推崇ABA。那么除了有效的行为干预以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近些年大量自闭症患儿的出现,是因为筛查更严格,还是因为部分自闭症患儿的出现由其他因素所导致?星宝们普遍存在的肠道问题,过敏问题,睡眠问题难道只是偶然现象?这些问题显然不是靠行为干预可以解决的,那么解决了这些问题,自闭症状也会得到缓解吗?我们该从何入手?

来自英国的作者娜塔莎·坎贝尔通过介绍肠道与心理综合征饮食疗法,带我们一起探究饮食和自闭症之间的联系。

(注:文中下划线部分为星妈批注,非作者表述。)

图解:很自闭患儿身上呈现出的症状不止是社交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可能同时还有过敏,湿疹,运动协调障碍,注意力缺失问题。

以上问题的出现作者认为根源在肠道(的确有高比例的星宝有各种肠道问题,但是星妈认为如果没有上游问题,即便是受到了后天因素的影响,也不会由此引发自闭症。)

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肠道与心理综合征,简称(GAPS:GutandPsychologySyndrome),而目前存在这种问题的人群大多不能获得恰当的治疗。

第一部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所有疾病都始于肠道

患有肠道心理综合征的人大部分都存在消化道问题,如:肠绞痛、胀气、肠胃积气、腹泻、便秘、喂养困难以及营养失调。(很多星宝的肠道状况恶化都开始于断母乳后加入奶粉和辅食,甚至有些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喝奶粉)

许多患儿尤其是自闭患儿都有挑食的情况,比如喜欢吃富含淀粉的食物以及甜食,不肯吃水果蔬菜或鱼类和肉类,自闭患儿中约有60%-70%的孩子饮食种类相当有限。

患儿的大便往往存在异常,比如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大便中有未被充分消化的食物,还有非常难闻的恶臭,或者大便不成形且有腐蚀性。有些孩子的大便发白,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说明孩子无法消化脂肪。有的孩子出现短暂夜醒大哭大叫的情况,这大多和肠道胀气有关。(还有的孩子是出现了胃食管返流,家长可以注意观察孩子白天和入睡后有没有使劲咽口水的情况)

如果孩子平时喜欢跪着睡或者用什么东西抵住腹部,那很有可能是肠胃不适导致的,因为自闭患儿的表达往往会存在问题,所以很容易用一些发脾气和自伤行为表达不适。通过X光可以发现有些孩子的消化道出现了一种“粪便压实”的状况,沉积的粪便会导致寄生虫、真菌、病*的繁殖,产生的*素可能会进入孩子的血液中。

自闭患儿的肠道活检显示,自闭症与肠道慢性炎症疾病有关,这些患儿的直肠,出现了回肠淋巴组织结节样增生和非特异性结肠炎。回肠是小肠的最后一段,约占小肠的3/5,小肠主要负责吸收营养,而回肠有两大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过滤来自回肠的淋巴液,去除细菌、真菌、病*死亡的细胞和各种*素。

第二个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即免疫系统细胞中的一大群,主要负责对抗感染。遇到感染时淋巴结会变大和发炎,而自闭患儿就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很多孩子在接受了麻疹疫苗后发展成了自闭症,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医生邀请了知名的病*学家——约翰·奥利瑞加入了研究,在自闭症患儿的回肠淋巴结中也发现了麻疹病*,虽然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和*府的阻拦,但是由于对抗麻疹病*而肿胀的淋巴结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个清晰的信号。

(在星妈所接触的自闭患儿案例中,很多去检测过病*的孩子,麻疹、巨细胞、疱疹病*超标几十倍甚至爆表的情况非常常见)

自闭患儿的肠道处于不同的慢性发炎阶段,结肠和小肠黏膜侵蚀、脓肿、溃疡,以及大量的粪便积压。有些像溃疡性结肠炎,有些像克罗恩氏病,这种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团队称之为“自闭症小肠结肠炎”。

有肠道与心理综合征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吸收问题,很多患者都有典型的肠道易激综合征(IBS):肚子疼、胀气、大便异常、肠胃积气,有一小部分患者大便正常,但是出现营养失调、反流、烧心、肚子疼和胃肠胀气。

2.健康之树的根基

微生物在人体最大的聚居地是消化系统,一个健康的成人,肠道内平均有1.5~2千克的细菌,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极为重要。

肠道微生物可以被分为三类:

第一,必须或有益菌群。

这类细菌是人体固有的友好细菌。主要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丙酸杆菌、大肠杆菌的生理性菌株、消化链链球菌及肠球菌。

第二,机会型菌群。

数量和组合形态因人而异。包括拟杆菌、消化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酵母菌、肠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柠檬酸杆菌等)、梭杆菌、真细菌、粪球菌和许多其他细菌。这些细菌受到有益菌的严格控制,如果在有益菌失衡的情况下,这些细菌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

第三,过渡型菌群。

这些是通过饮食进入肠道的菌群,通常是非发酵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如果有益菌失衡,这种菌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我们的消化道是被细菌涂布的,免于受到外界微生物、化学物质和*素的侵害,如果这层屏障破损,胃肠壁就会遭殃。肠道菌群产出类抗菌物质、抗真菌挥发物、抗病*物质(干扰素、溶菌酶、表面活性肽)融解病*和细菌的膜,对抗微生物。产出有机酸降低胃肠壁的PH值,酸性环境降低了有害菌的存活率。

肠道菌群可以平衡硝酸盐、吲哚、酚类物质、粪臭素、外源物质、和许多*性物质、非活性组胺和螯合重金属以及其他有害物。如果肠道有益菌遭到破坏,肠壁对入侵物无力抵抗,那么有害菌、寄生虫和有*物质就会破坏消化系统,从而导致慢性炎症出现。

肠道有益菌遭到破坏造成的另一个麻烦是营养失调。经有益菌消化过的食物,会转化成能量供给肠道上皮(60%-70%的能量来源于此),如果有益菌变得薄弱,将会出现恶性连锁反应,最终影响消化机能以及营养吸收。

肠道表面吸收层有像手指一样的突触结构,被称为“肠绒毛”。肠上皮细胞生长到绒毛的顶端去完成消化吸收的工作,益生菌缺失的情况下,肠上皮细胞生长速度缓慢,数量减少,肠绒毛退化。同时有害菌过度生长,使肠道上皮细胞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慢性疾病。

没有健康的肠道菌群,消化系统就无法有效工作,比如对牛奶和小麦的消化(很多星宝在进行了食物不耐受检测后,过半的孩子都存在对蛋、奶、麦类食物不耐受的情况)。

消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胃部

胃壁分泌消化液??作用于牛奶小麦蛋白??分解为多肽(其中有类似吗啡结构的物质,此为正常消化过程)

第二阶段:小肠(出现问题的环节)

多肽物质??肠壁??无法被肠上皮微绒毛分泌的肽酶降解(肠道菌群异常时这个功能缺失)??未被降解的酪啡肽和谷啡肽进入血液,影响大脑和免疫系统功能(所以在发现孩子有不耐受问题后一定要尽快停止摄入不耐受物,看似有营养的食物,如果不能被有效消化吸收,反而会变成影响健康的“*药”)

注:有研究发现,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多动症、精神病、抑郁症、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体内都有高水平的酪啡肽和谷啡肽。而修复菌群后,不耐受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膳食纤维非常有助于身体健康,在蔬菜、全谷物、果仁、豆类和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同时这也是有益菌的食物,可以帮助有益菌增殖。如果没有有益菌,膳食纤维是很难被消化的,而且会成为病原菌的栖息地,加重炎症反应。尤其是容易腹泻和拉稀便的孩子,饮食中应该少摄入膳食纤维。

肠道的有益菌如果没有遭到环境和抗生素的破坏,它们不仅会帮助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同时还会合成营养素,比如多种维生素、各种氨基酸和活性物质。而缺乏有益菌菌,会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

肠道菌群异常的人往往会有贫血,除了营养素合成不足,还有喜欢铁的病原菌增殖也会造成儿童缺铁,而补充铁只会增殖这些有害菌而不会治疗贫血(还有的孩子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12而出现贫血症状)。

几乎所有GAPS的成人或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矿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缺乏的问题,哪怕是看上去很健康甚至身高高于同龄人,但是关键营养素的缺乏,导致体内出现了深层问题。

3.免疫系统

存在GAPS的人往往缺乏免疫力,比如某些免疫球蛋白偏低,而另外一些又明显偏高。除了免疫系统失衡,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并攻击自身的组织(自免疫攻击),包括大脑和其他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上皮细胞上的有益菌是免疫系统的摇篮,婴儿在出生后20天内如果没有建立起平衡的肠道菌群(比如剖腹产、出生后用过抗生素、非纯母乳喂养等因素),这个婴儿的免疫系统就缺乏抵抗力。

肠壁的益生菌和淋巴组织同时参与制造了淋巴球和免疫球蛋白,比如双歧杆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胞壁酰二肽,它会激活淋巴细胞的合成。而肠道菌群遭到破坏后,淋巴细胞减少使肠壁缺乏保护。

肠内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型IgA,是身体所有黏膜中淋巴球产出的一种物质,它的作用是破坏和灭活细菌、病*、真菌和寄生虫,保护全身的黏膜组织。(医院做“免疫球蛋白检测”来观察孩子是否有指标异常的情况)。

除了淋巴球以外,缺乏有益菌还会影响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应有的效能,虽然吞噬能力正常,但是无法有效摧毁入侵物和*素。所以来自疫苗和环境中的病*就有机会存活下来,比如在自闭症孩子的肠道和脊髓液中会发现麻疹病*。

有益菌和免疫系统之间还存在一种“模仿现象”,即肠上皮表面和细胞内的有益菌和抗原进行交换,以提高免疫反应的效率。但是对GAPS患者来说,病原微生物会借此参与交换,欺骗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

肠道菌群被破坏,意味着IgA、淋巴球、巨噬细胞、干扰素、细胞因子在消化系统中下降,使人缺乏抵抗力,身体也随之出现变化:

免疫系统Th1:遍布身体,与外界接触。作用:对抗黏膜、皮肤、内部细胞感染。分泌型IgA、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伽马干扰素和其他物质也在此系统中。

如免疫系统Th1抵御力下降,有害微生物和*素进入体内,免疫系统Th2启动??

免疫系统Th2:体液免疫。白细胞介素4、5、6和10,阿尔法干扰素和IgE在此系统中工作。如果患有哮喘、湿疹、花粉热和其他过敏症状,IgE就会非常活跃。

肠道菌群失调更加重了不良反应,使Th1和Th2无法保持平衡,致使慢性病*感染、过敏、慢性疲劳综合征、念珠菌病、哮喘、湿疹、自闭症出现。

4.哪些因素会破坏肠道菌群?

·抗生素

除了使用抗生素药物,我们还会通过家禽、牲畜和养殖的鱼类贝类的肉中吃到抗生素和抗生素耐药细菌。

抗生素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1、消灭体内的有益菌

2、改变细菌、病*和真菌,把良性变成病原性

3、使细菌对抗生素变得耐受

4、直接损害免疫系统

(如果孩子生病需要抗生素进行治疗,需要在使用抗生素后两小时大量补充综合性益生菌。另外有条件一定让孩子吃有机的菜和肉类。)

扩展介绍:

青霉素类:以阿莫西林为首的后缀“西林”类抗生素。

影响:破坏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使存在于直肠的细菌移到小肠中,容易发展出肠易激综合征(IBS)和消化障碍。

四环素类:

影响:对肠壁有特殊*性。1、改变改变肠壁黏膜蛋白质结构;2、让免疫系统攻击这个改变的蛋白质。会致使念珠菌属真菌、葡萄状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过度增长。

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以及霉素类药物:

影响:消灭生理性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使消化系统对病原性大肠杆菌和致病菌开放。

抗真菌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等

影响:导致变形杆菌属和乳糖-阴性大肠杆菌过度增长。

其他药物(长期服用对肠道菌群有害):

1、止疼片、镇痛药(布洛芬、阿司匹林)

2、甾体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等后缀带“松”字的药物)

3、避孕药(容易使后代出现过敏、湿疹、学习障碍)

其他:安眠药、胃药、精神安定剂、抗胆碱药、细胞*性药物等

饮食

1、含糖食品和加工类食品,如糖果、蛋糕、面包、饼干等,会增加真菌和念珠菌的的数量

2、高纤维谷物食品会使人容易发生肠易激综合征(水果和蔬菜纤维更好一些)

3、喝母乳的重要性非常高,除了营养和吸收方面的诸多益处,还会帮助孩子建立肠道菌群。

补充:不良的菌群环境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如果再加上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恶劣的生存环境,那么各种疾病都会陆续出现,其中也包括自闭症。

5、机会型致病菌群

如拟杆菌、消化球菌、葡萄状球菌、链球菌、杆菌、梭状芽孢杆菌、酵母菌、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柠檬酸杆菌等)、梭菌。如果有益菌被破坏,这些细菌将会异常增殖从而导致疾病的出现,比如IBS、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白色念珠菌:(部分星宝体内异常增殖的有害菌之一,体现为吃甜食或高碳水化合物后会出现明显的亢奋多动、大声喊叫无法控制、睡眠障碍等问题)

广谱抗生素会无差别消灭体内的细菌,而却对念珠菌无效,所以念珠菌会失控性大量增殖,所以在服用广谱抗生素时需要搭配使用制霉菌素(专门对抗念珠菌)。

某些机会型细菌如果异常增殖会破坏肠道壁完整性,比如螺旋体科和螺菌科,包括白色念珠菌引发“肠漏”。使一些原本不该通过肠道的物质进入血液,免疫系统会识别为外来物对其进行攻击,食物不耐受和过敏就由此形成了。(肠道修复后过敏和不耐受会大大减轻)

梭状芽孢杆菌:(部分星宝体内异常增殖的有害菌之一,会产生神经*素,体现为对声音和光敏感,肌张力高用脚尖走路)

梭状芽孢杆菌同样不会被广谱抗生素消灭,不同的梭状芽孢杆菌会导致严重的消化系统炎症。如艰难梭状芽孢杆菌会引发致命的伪膜性结肠炎。

硫酸盐还原菌:(从食物中代谢硫酸盐为亚硫酸盐,后者具有*性。有些孩子大便和屁里会有臭鸡蛋味,就是因为被有害菌转化成了硫化氢。)

如变形菌门、硫杆菌属、着色菌属、脱硫肠状菌属、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拟杆菌。这些细菌消耗硫酸盐,使身体缺乏硫,而硫化氢对大脑神经递质有解*功效。

机会型细菌产出带有*性的副产物——胺,也就是氨基酸代谢产物,比如组胺(重要的神经递质),如果产出组胺的细菌量过高,就会产出大量的组胺,引发过敏、持续低血压、过多的唾液、经前综合症、情绪不稳、睡眠障碍、对某些事成瘾。

隐吡咯:在GAPS患儿的尿液中可以检测到,这是一种跟精神异常相关的物质。吡咯失调会产生烦躁、易怒、健忘、知识功能受损、免疫力低下、无法处理压力的情况。可以通过补充锌、维生素B6来改善症状。

关于大便检测:

容易被检测出异常的机会型细菌有:白色念珠菌、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属、链球菌和葡萄状球菌。但是目前的大便检测手段仍然比较原始(从大便直接采样),导致无法反映出整个肠道的状况(比如有些孩子的尿有机酸检测显示肠道有害菌增殖,但是在大便检测结果里这个问题并不明显)。

6.肠道与大脑的联系

存在GAPS病症的人,消化系统是主要的*素来源。这些*素被有害菌制造出来,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和大脑。

乙醇和乙醛

酵母菌需要葡萄糖和其他糖类作为食物(如主食和淀粉类植物根茎,如果孩子酵母菌问题严重,需要严格控制主食摄入)。

健康人:葡萄糖??糖酵解??乳酸、水、能量

酵母菌异常增殖:糖类??酵母菌分解??酒精

(有些孩子吃完碳水化合物后会呈现“醉酒”的状态)

酒精极易吸收,哪怕是微量的,如果长时间输入体内,会造成:胃酸分泌减少;胰酶减少,消化不良;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特别是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A;损害免疫系统;肝脏受损;神经递质、激素和代谢副产物堆积、大脑受损,自控力变差、协调障碍、语言障碍、攻击性、智力迟钝、记忆缺失。

(但是这些损害未必只有单一因素导致,所以需要家长综合分析孩子症状的成因,做更多维度的检测)

乙醛是酒精最具*性的副产物,它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乙醛可以改变包括激素和酶在内的多种蛋白质,使免疫系统制造抗体去攻击人体组织,比如髓磷脂。髓磷脂是大脑结构和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成人如果髓磷脂受损会表现出多种硬化症,而自闭症患儿的神经学病症表现跟这种疾病很像。

乙醇和乙醛使体内营养物失去作用,比如乙醛使维生素B6(脂肪酸代谢及参与许多重要功能的辅助因子)作用缺失,即便补充也无法真正起到作用,最后被排出体外。

GAPS另一种常见功能缺失使甲状腺功能不全。甲状腺可以产生很多激素但是其作用位置被乙醛和其他*素占据,呈现出甲减的症状:抑郁、嗜睡、疲劳、体重增加体温调节问题,免疫低下。

源自谷蛋白和酪蛋白的“鸦片剂”

谷蛋白(又称面筋或麸质)是小麦、黑麦、燕麦和大麦中的一种蛋白。酪蛋白是一种牛奶蛋白,存在于牛奶、山羊奶、绵羊奶、母乳和其他奶制品中。在GAPS患者中,这两种蛋白无法被消化,会转变成类鸦片剂,分子形式与吗啡和海洛因化学结构类似。(有些孩子嗜吃某类食物,最常见的就是奶和麦类)这类物质能穿过血脑屏障,影响大脑的区域功能。

人体对蛋白的消化起始于胃中的胃蛋白酶(由胃壁分泌)的作用,而肠道菌群异常和病原菌过度生长可以使人胃酸不足。如果哺乳期的妈妈有念珠菌增殖的问题,乳汁就会带有抑制胃酸的*素。导致只要加入辅食,孩子就会因胃酸过少出现消化问题,尤其是加入奶粉和麦类制品后。消化不良的蛋白质进入肠道后,胰腺消化酶因胃酸过少而被削弱,这些未充分消化的蛋白质最终到达肠壁,但是因为菌群异常,肠壁表面的消化酶也不足,无法完成消化过程将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而是将蛋白质分解为12个氨基酸的多肽链。

7.家庭因素

出生的胎儿是无菌的,随着孩子进入产道,就获得了第一批微生物群,所以产道的微生物是否正常健康,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避孕药、类固醇、磺胺类、非类固醇消炎药以及糟糕的饮食、感染、个人清洁护理品和长期的压力,都会影响母体的肠道菌群。如果父亲也有肠道菌群紊乱的问题,也会通过母体把不良影响传递给孩子。所以最重要的是喂养母乳,尤其是初乳,对婴儿建立健康的肠道微生物极为重要,而喝奶粉的孩子未来患过敏、哮喘、湿疹等问题的概率更高。

如果妈妈有肠道菌群异常的问题,孩子会通过母乳吸收*性物质,比如上文说的类鸦片物质,这也是有些孩子喝母乳会很快睡着的原因。还有的妈妈母乳中有牛奶抗原,导致孩子出现过敏,所以拒绝喝母乳,而妈妈禁食乳制品后,孩子拒绝母乳的情况会大大改善。

积极的一面是,母体内有产生抵抗病原菌的抗体,婴儿会受到母体保护机制的庇护,而停止母乳后,耳部感染、消化问题、湿疹就开始出现了。而自闭症儿童的兄弟姐妹虽然同样受母体不健康的菌群影响,但是并没有出现发育问题,是因为基因差异导致的*素负荷能力的差别。(有些孩子检测后发现因为代谢系统问题引发了体内重金属堆积的情况,但是会有明显的重金属中*症状,但是相比正常孩子,即便体内存在同样多的重金属,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除了调理自闭症儿童的健康问题,家长也不能忽视自身的健康。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孩子妈妈存在肠道问题和慢性病的比例非常高。

8.疫苗:MMR疫苗会引起自闭症吗?

国内外都有家长反映孩子在注射某种疫苗后,孩子出现了明显的问题,比如MMR疫苗(麻风腮)和DPT疫苗(百白破),而很多国家都辟谣说疫苗和自闭症没有直接联系,大可放心。

反观当下孩子们的健康情况,很多孩子都有湿疹、过敏、花粉症、消化不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哮喘等问题,这些症状共同指向同一个问题——被累及的免疫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的免疫系统是不会对环境伤害做出任何反应的!

疫苗是对免疫系统正常的孩子生产的疫苗,这些孩子对疫苗的反应是可以预测的。而注射疫苗后,本就不正常的免疫系统几乎会被压垮,并从此启动了自闭症、哮喘、湿疹、糖尿病等诸多问题。

那么不注射疫苗孩子就一定不会得自闭症等疾病吗?答案是否定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孩子的免疫系统状况而不是疫苗,而在免疫系统薄弱的时候去注射疫苗,这肯定也不是好的选择。对于免疫机能受损的孩子来说,疫苗会造成一些损害。

在注射疫苗前,应该对孩子做综合性的免疫问题调查,这个调查应该包括:

·评估婴儿和父母健康史的问卷;

·通过检测确定孩子是否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调;

·检测评估孩子的免疫水平。

疫苗注射的条件:

·不打任何疫苗。

如果婴儿的母亲存在肌痛性脑病、纤维肌痛、消化问题、哮喘、湿疹、严重的过敏、自身免疫障碍或者神经问题,那么孩子最好不打疫苗。如果婴儿已经出现湿疹、哮喘、消化问题或者功能障碍,那么说明孩子的肠道和免疫系统已经被累及。等孩子长大一些后,重新评估孩子的情况,如果不再有免疫缺陷,可以每次间隔6周进行疫苗注射。

·检测结果变好后再打疫苗。

母亲如果没有任何异常,仅仅是婴儿存在健康问题,那么孩子可以在恢复健康状态后注射疫苗。

·执行标准疫苗方案。

如果孩子和父母都很健康,那么每次只注射一针疫苗。

9.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躁郁症、强迫症、阅读困难和精神病之间都会有一定的交叠,而目前精神病相关的药物,只能起到控制而非治疗的作用。在精神病患者身上可以发现消化、心血管、糖尿病、肺和泌尿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系统和其他免疫异常问题。比如精神病患者很多都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把谷物从饮食中清除后,乳糜泻和精神病的比例大大下降。

10、癫痫

30%有学习障碍的GAPS儿童会经历癫痫发作,最普遍的就是自闭症患儿(重典低的自闭症患儿里发病率可以达到80%)。有些会癫痫大发作,有些是与抽动症类似的症状,有些是存在各种不自主的动作,比如抽搐和痉挛,摆动头或者间歇性摇晃身体。有些孩子表现出大哭和发脾气。发作后孩子会显得非常疲惫痛苦。(有些症状看上去像而不是癫痫,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做脑电波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异常)

多种因素可以引发癫痫,而在儿童身上大多是“特发性癫痫”(无法追溯根源)。如果年龄很小的孩子吃癫痫药,可能会影响智力和身体发育。这类药物会抑制大脑的活跃,导致孩子在学习和社交方面出现障碍,而且抗癫痫药物都有很多的副作用,有些还有成瘾性。给予身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后在症状上会获得好转。

通过饮食治疗癫痫

利用生酮饮食法(限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补充更多脂肪)可以在控制90%癫痫的发生率。生酮饮食法可以改变代谢路径:肝脏利用体脂产生酮体(羟基丁酸,乙酰乙酸盐和丙酮),酮体可以穿过血脑屏障为脑部提供能量,而通常大脑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

生酮饮食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加蛋白质的比例是4:1,被称为生酮比率。饮食中主要包括多脂奶油、*油、鸡蛋、肉,少量的非淀粉类蔬菜和水果。这种饮食的不良反应是:便秘、低水平酸中*、低血糖、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折和肾结石,对成人的不良反应有:体重下降、便秘和月经问题。

如果成功,这种方案应最少执行两年时间,如果连续六个月癫痫没有复发,那么可以停止这种饮食方式(复发率20%)。

生酮饮食的另外一种方法,也就是MCT饮食,这是基于中链甘油三酯制造的油,MCT油脂诱发的酮体优于*油和奶油中的长链甘油三酯,这种油脂口感差且容易引发腹泻、腹部绞痛和呕吐。

阿特金斯饮食法的功效和过程更是优于前两种,不需要限制蛋白质,而且不良反应比较少。(不吃任何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米面奶糖豆类水果)

还有低升糖指数治疗——LGIT,这种饮食方法可以摄入少量碳水化合物,但前提是低升糖指数。

饮食是怎样起到作用的呢?

在众多控制癫痫的饮食方法中,都涉及了低碳水化合物,GAPS饮食去除所有的淀粉和复杂碳水化合物,避免喂养体内的病原菌,最大程度控制有害菌的活跃度。

受损的肠壁可以让*素自由通过肠道并进入大脑,而营养缺乏也会引发癫痫症,设计GAPS饮食营养计划是用于控制肠道内病原菌,疗愈肠道的。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肠道藏着心理的秘密摘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