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新型微创方法,可达到与外科手术一样的效果,它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近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了一名40岁男性患者,因反复上腹部不适入院。实施普通胃镜检查时发现胃窦部有一隆起性病变,李汀副主任医师随即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确定为粘膜下肿瘤,胃低张增强CT显示病变局部强化明显。经医院消化科江梅主任和科室人员会诊后一致认为,该病变血供丰富并且有恶性的可能,但一般粘膜活检及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需要进一步用粘膜剥离术(ESD)将病变从胃壁上“挖”下来,从而达到切除病变和获得病理确诊的目的。
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如期进行。麻醉科李秀婷主治医师在郑凌副主任医师的协调指导下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后,李汀副主任医师进行镜下手术。胃镜寻获病变,标记切除范围,粘膜下注射使病变分离,环周切开粘膜,最终沿粘膜下层把病变剥离下来。切除病变大小约40*40mm,因病变血供较多,整个手术约4小时,并圆满完成。术后患者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证实为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获得了治愈性切除。
上消化道粘膜剥离术进行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因为手术与麻醉共用口咽部,手术操作中会反复刺激咽喉部,分泌物增多,极易诱发气道痉挛出现缺氧窒息。此外,胃内液体反流呛入气管,也会有窒息等风险。这些潜在的风险会给麻醉医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及实战困难。此次手术的成功也和麻醉科医生的专业配合与协作密不可分。
近几年来,内镜下微创手术特别是ESD的开展,为广大病患避免了常规手术所带来的痛苦,已经十分成熟。医院消化科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紧跟专业前沿。ESD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四院消化内科内镜下微创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科普时间
ESD中文全称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针对胃肠道肿瘤内镜下微创切除的一系列成熟的新技术。该手术适应症内的疗效等同于传统外科开腹手术,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愈后好,基本不改变生理结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等特点。主要适用于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以及胃肠间质瘤等。联合超声内镜(EUS)检查则可进一步帮助医生相对准确地判定病变起源、性质、浸润深度,确定患者是否具有接受ESD的适应证。
精彩回顾
惊!致盲“杀手”!超90%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
就是要宠你到底
8名眼疾贫困患儿在医院免费成功手术
又一日间手术开诊啦!24小时可出院享医保
直男癌救星!如何关心你的女盆友
稿件来源:消化内科宋巍
稿件编辑:武佩妍
稿件审核:王蒙
我给你比心心,你给我“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