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医院普外科成功完成漳州市首例吲哚菁绿(ICG)荧光融合影像引导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和漳州市首例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该新技术的成功运用,标志着我院胃肠外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
ICG荧光导航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患者纪奶奶,已76岁高龄,于10月14日入院,经详细周密检查,诊断为胃食管连接部恶性肿瘤,在患者的充分支持和信任下,普外科主任李建国、副主任医师叶剑鹏等综合分析纪奶奶的临床资料,决定使用目前在临床最前沿的ICG荧光腹腔镜为该患者实施胃癌根治术。
关于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安全无*副作用。可被~nm的外来光激发,发射波长nm左右的近红外光,可被显像系统检测。吲哚菁绿在可见光下对组织无明显着色,不会影响手术视野。
胃癌手术后生存期尤为重要,手术的精细程度对生存期影响很大。手术的关键取决于肿瘤切除的根治性及淋巴结清扫。
在该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如何观察吻合口的血供,保证吻合口血运,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是很关键的一环。此外,早期胃癌中如何精准界定淋巴结清扫范围,进展期胃癌中如何保证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等,一度是让外科手术医生困扰的瓶颈。
而如今ICG荧光导航技术的出现则为普外科医生们指出了一盏更为直观的明灯,也是外科医生的“第三只眼”(术中淋巴结示踪可以看到有转移的淋巴结,为彻底清除淋巴结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指向)。
▲普外科为该患者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示踪)
通过ICG荧光导航技术,可在腔镜下完成对胃肿瘤的精确定位、早期胃癌前硝淋巴结的标记、进展期胃癌的淋巴引流导航及术中吻合口血供的评估等操作,从而协助完成精准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并保证足够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普外科团队仅用短短2小时时间,即为纪奶奶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患者在病房休养做进一步恢复治疗。
另外一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患者薛奶奶,67岁,结肠肿瘤。10月22日,李建国教授团队顺利为李奶奶做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普外科为该患者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吻合口血运示踪)
对于肠道肿瘤,吻合口瘘仍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结局均有负面影响。当吲哚菁绿进入观察到区域后可见吲哚菁绿发出荧光。通过成像系统可以动态观察结肠血管的血流情况,可以避免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时因血供不良导致吻合口瘘的发生。
随着该项新技术在外科领域的不断发展、进步,将精准医疗的荧光示踪与腔镜微创技术完美结合,将开启肿瘤精准治疗的新篇章。
医院普外科在李建国教授的带领下,于以往腹腔镜微创治疗的基础上,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求证,力争让更多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最精准的治疗效果,最终帮助患者重获健康。ICG荧光导航新技术的成功运用,使普外科个体化、精准、微创治疗理念的实施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