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人因为在冬季容易生病,医院当家,“如何过冬”都成了心病。
日前,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别让冬季六大疾病害了你
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少发生
心血管疾病
主要代表疾病:心绞痛、心肌梗、心脏病这类疾病的高发人群常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肥胖等,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
主要原因:冬季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血管变窄、血管收缩,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此外,冬季因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或病情恶化。
冬季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致残、致死性高。建议日常保健除了正常的保暖、运动之外,三高药物千万不能停,并且随身携带可急救的药物!及时补充水分;减少晨练,保持情绪稳定,不食凉食。
脑血管疾病
主要代表疾病:中风、脑血栓、脑出血
主要原因:和心梗、猝死非常类似,气温的变化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脑溢血和脑血栓发作的机会。有三高病史的为高发人群,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导致诱发脑中风。
有三高病史人群,冬季每天要检测血压,对头晕、四肢麻木、犯困等中风前信号要警惕。有病史的人一定遵医嘱,按时吃药;饮食应该较为清淡、保证新鲜水果;保持情绪稳定。冬天出门时,要注意保暖,一定得戴好围巾帽子,避免头颈受寒引起头部血管收缩和痉挛。
呼吸道疾病
主要代表疾病:肺炎、哮喘、老慢支
主要原因:冬季寒冷干燥,再加上又是雾霾多发季节,刺激呼吸道粘膜干燥、抵抗力下降,加之流行性感冒病*的刺激,这样的患者从立冬之后就开始慢慢增多,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最终诱发其他并发症,如心肌炎、器官衰竭。
冬天要特别注意咽喉部保暖,出门尽量不要穿低领衣服,同时最好围上围巾。寒风袭击人体,口、鼻、咽喉首当其冲,而咽喉下面就是气管,受风寒后就会出现咳嗽、咽喉疼痛,严重的甚至引发气管炎、咽喉炎,对肺部呼吸也极其不利。
皮肤疾病
主要代表疾病:皮肤瘙痒、干燥、糖尿病足、冻伤
主要原因:因为血液循环慢、皮脂分泌减少以及冬天的干燥,使人体皮肤在冬季容易因干燥而瘙痒,尤其是皮脂腺、汗腺萎缩的老年人表现更为突出,导致皮肤较干燥,容易发生皮肤皲裂及瘙痒,常出现在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等位置。另外,糖尿病足容易出现烫伤、冻伤等。
:
①冬季适当减少洗浴次数;
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在40℃以下,避免经常搓洗皮肤;
③选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沐浴露,浴后全身涂抹滋润保湿的润肤剂;
④出现瘙痒,尽量不要抓,防止皮肤破损引发皮炎、湿疹;
⑤皮肤瘙痒者要避免情绪激动,少饮酒、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骨骼疾病
主要代表疾病:骨折、关节炎
主要原因:冬季老人常因运动不当、地面湿滑等而发生骨折,容易导致原有的内科系统疾病加重,以及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并发症。另外,一些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更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而血栓会随着血液循环游走可导致肺栓塞,重者可导致骨折病人猝死;此外,骨折后高凝状态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上了年纪更容易骨质疏松,日常除了注意补钙、晒太阳之外,雨雪天要少出门,一旦跌倒,容易骨折,应注意观察摔伤部位的情况,医院检查,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肠道疾病
代表疾病:腹泻
主要原因:冬天早晚温差大,冷空气易刺激胃肠,会导致老人拉肚子,容易降低抵抗力、体弱、电解质失衡等。继而容易引起血管方面疾病。
:冬季老人注意保暖,生活起居要规律,饮食要谨慎,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辛辣、油腻、煎炸食物,慢性胃病者要少吃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葡萄等;如出现胃部不适或疼痛、嗳气、饱胀感、恶心、呕吐甚至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注意饮食卫生,海鲜等生食要彻底煮熟,生熟食物分开放;同时拉肚子后不宜禁食,淡盐水、米汤、稀粥等更有助于恢复。
提升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慢病防治、改善亚健康
玛丽健康大讲堂第三期·报名进行中:
时间:12月2日(周三)上午
地点:延吉路医院一楼
(市图书馆斜对面)
-
交通://路/路///33////路敦化路站D出口西行
每次讲堂名额有限,仅限提前报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