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消息据区气象台最新消息,本周以晴和多云天气为主,周前期有一次弱冷空气活动。本周气温波动不大,最高气温在3~6℃,最低气温在-6~-3℃。
受高空西北气流控制,周一至周二白天天气以晴为主,适宜开窗通风及户外活动;周二夜间开始至周三白天,受高空槽影响,天空云量增多,以阴天为主,白天最高气温在4℃左右,体感偏冷,外出需注意防寒。
周四、周五受偏西气流控制,天气转晴,白天最高气温略有回升,但早晚寒意渐浓,早晚出行注意添衣保暖。
周六、日天气依然是晴到多云为主,适宜户外活动。
重点提示:
1.冬季空气湿度下降,天干物燥,居家供暖需注意用火用电用气安全,谨防发生火灾。
2.近期气温无明显波动,早晚寒意日渐明显,早晚出行请注意添衣保暖,煤火取暖需防范一氧化碳中*。
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骤降,身体抵抗力有所下降,患病风险增大。顺义融媒整理了一份冬季疾病预防小贴士,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心脑血管疾病
我国每年有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冬季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过大,人体处于一种应急状态,血压波动性增大,易对心脑血管造成损伤,出现血管痉挛,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的风险增加。
如何预防?
1
不要“早”晨练
早晨是一天中最冷的一段时间,此时外出锻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病。锻炼身体时间可选择上午10点以后或者下午3-4点。
2
急救药品随身带
有“旧疾”的人群应谨遵医嘱,坚持服用药物治疗,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且应放置于最易取用的地方,如衣服口袋,便于发病时及时取用。
3
平和心态,保健康
在寒冷的时节,每日应监测血压,还要多注意控制情绪,不要过喜过悲。如发现血压波动较大时,尽早咨询医生。一旦出现头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使病情加重。
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今年新冠肺炎叠加,会增加健康风险。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人体呼吸系统抵抗力降低,引发或者加重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增加。
如何预防?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遮住口鼻。尤其是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和口鼻。
2
加强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去空气污浊的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
3
生活起居宜规律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多做有氧运动,增强自身抵抗力。及时补充水分,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
4
及时就诊
若出现发热、全身疼痛、咳嗽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避免接触他人。明确诊断后,应隔离到主要症状消失,并做好消*工作。
消化道疾病
冬季,气温下降快,机体调节不及时,易出现消化道疾病,尤其是病*感染性腹泻。此类疾病易在人群密集场所传播,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需引起重视。
如何预防?
1
喝水有讲究
不喝未经煮沸的水,外出时易喝瓶装水或灌装饮料,应用干净的杯子饮水。
2
合理膳食生活规律
注重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不卫生或腐坏过期食品,避免造成肠道感染。适时添衣防寒,夜间盖好被子。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