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
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中青年女性多见,需经检查排除可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方可考虑本病。
一、临床表现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起病隐匿。精神、饮食等因素往往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况不受影响。
1.消化道症状:
①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大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②腹泻:每日3~5次,少数可达十数次。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便。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无脓血。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排便不干扰睡眠。
③便秘:粪便量少、干结,呈细杆状或羊粪状,表面可附黏液。
④其他:腹胀感,排便不净感、排便急迫感及消化不良症状。
2.全身症状:抑郁、失眠、焦虑、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3.体征:无明显体征,相应部位可有轻压痛,可扪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4.分型:①腹泻型;②便秘型;③腹泻便秘交替型。
二、诊断——罗马Ⅲ诊断标准
1.病程半年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出现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两项:①症状在排便后改善;②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③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IBS的诊断: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③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④黏液便;⑤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三、治疗
本病并无器质性病变,只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调节肠道功能和精神因素的影响。
男,25岁。间断脓血便2年,大便成形或糊状,每天1~3次,有时里急后重,抗生素治疗无效。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Crohn病
C.慢性细菌性痢疾
D.肠结核
E.阿米巴肠炎
30岁男性,腹痛、腹泻半个月,大便4~8次/d,便量多,为暗红色,有腥臭味,肉眼可见血液及黏液,患者无发热,左下腹隐痛,大便镜检:WBC10~15个/HP,RBC满视野,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肠伤寒合并肠出血
C.阿米巴痢疾
D.溃疡性结肠炎
E.血吸虫病
女,38岁,腹泻1年。体检发现肛瘘,结肠镜示回盲部铺路石样改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肠癌
B.溃疡性结肠炎
C.细菌性痢疾
D.克罗恩病
E.肠结核
1.A;2.D;3.D
++++++++++++++++++++++++++++++
安卓教育,追求卓越,人生因拼搏而精彩!
培训项目:临床执业医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药师考试培训安卓理念:只有好的师资团队、专业的师资团队才能带着你走向成功。--或咨询安卓教育各地分校官方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