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明明胃肠不适,却开了ldquo精神病
TUhjnbcbe - 2020/11/28 13:36:00
北京白癜风治的好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翻了一下这个月的就诊记录,发觉我这个月开“黛力新(比较温和的抗忧郁药)”差点比“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的胃药)”还多。其他一半是指定开中药的,基本也是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中药。甚至有些患者做了四五次胃镜都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必须点赞,勇气可嘉啊)。我跟她说:你这是功能性的疾病,你没什么大病啊。她瞪着熊猫眼看着我说:医生,我确实很辛苦啊。看来今天又得做心理医生了,满足她“求安慰”的愿望。和她们聊起家常都有类似情况“家人不够关心我”,“孩子不听话”,“生意难做”等等。还有些人是“通过医生来告诉家属,她有病。你说她病不严重反而不高兴”(医生难做啊,跟着一起神经病了)。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这种“看死医生”的功能性胃肠病。

如果说胃肠病是“精神病”,你或许会认为这是在开玩笑。但,如果换种方式问,平日里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感受:情绪低落或精神紧张时,不是茶饭不思,就是胃隐隐作痛,甚至腹泻腹痛?如果心情好,便会胃口大开,吃得满足又开心?

怎么样?是不是又觉得肠胃跟心情有点儿关系了?

胃肠道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紧张焦虑就胃疼或腹泻;生气后胃疼,经常生气容易有口臭;悲伤忧虑的时候消化不良;压

力大的时候吃不下饭。

一、中医经典理论关于情绪与胃肠病的论述:

「形神合一」,中医自古就这么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形体而单独存在;好的情绪可以成为身体的正能量,而坏情绪就是一把暗箭,悄无声息地攻击我们的五脏六腑。

而金代名医李冬恒论在《脾胃论》中说:

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两不立,火胜则乘脾土位,此所以病也。

正如《灵枢·举痛论》所言:“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言:“若五脏内动。汩以七情,则气痞结聚于中脘,气与血搏,发为疼痛。”

二、现代医学研究观点:

现代研究表明,精神心理与胃肠活动关系密切,社会竞争、工作压力、紧张的生活节等都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

在愤怒、恐惧、敌意、焦虑、反抗的情绪状态时,胃黏膜出现充血,胃酸分泌增加,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出现点状出血或糜烂;在严重灾害、恐怖、悲哀、失望情绪之下,胃的全部功能降低,甚至运动和分泌停止;在抑郁寡欢、灰心丧气和激烈体育比赛时肠蠕动抑制而出现大便秘结。然而当消除了不良的精神因素,情绪处于愉快、自信、乐观等积极状态时,胃肠功能则协调,糜烂、溃疡可以愈合。又有研究表明,情绪改变可使胃黏膜发红、胃液分泌和胃窦收缩;催眠使酸排量减少和胃肌松弛;遇到工作困难时可有食管痉挛;震惊时可即时诱发其直肠、乙状结肠收缩及黏膜充血。这些都表明心理和精神因素对胃肠道的影响是十分明显和广泛的。一些有趣的数据和实验也都很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理论:二战时期,伦敦的胃病发生率上升6成;有人做过一个残忍的实验,把猴子锁在狼面前,两小时后,猴子因情绪紧张而导致胃部出血。三、心理、精神、情绪可导致那些“胃肠病”呢?依据心理因素的影响程度,可将胃肠道疾病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胃肠道神经症,如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嗳气、功能性腹泻、习惯性便秘、弥漫性食管痉挛、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胃肠胀气症等,患者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和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胃肠道症状,但无器质性改变的证据,或主诉的严重程度与客观检查结果相距甚远,仔细询问多兼有焦虑或抑郁等情绪症状。第二类是心身性疾病,如食管反流病、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胃十二指肠溃疡、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这类疾病是在一定的人格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心理因素作用而导致器质性的改变。第三类疾病为胃肠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道肿瘤等,虽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并不直接,但心理因素也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四、“胃病”服用抗忧郁的药?出现反复的胀气、反酸、腹部隐痛、有烧灼感、腹泻、便秘等各种胃肠不适症状就医,但是做了各种检查都找不到原因,最后医生给开了精神类药物。为什么胃肠不适却要吃精神类药物?由于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复杂,相当比例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消化科药物如抑酸、促动力药物等效果不理想。目前美国胃肠病学院和加拿大胃肠病协会推荐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抗焦虑和抑郁药物治疗,我国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南也建议对此类患者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抗焦虑抑郁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而缓解消化不良症状,且这种作用并不依赖于对精神症状的影响。在消化专科所应用的精神类药物,其主要目的是作为调节胃肠道功能的辅助治疗工具而缓解消化道症状,而非治疗精神异常。因此,当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收到医生开具的抗焦虑抑郁药物处方,没有必要顾虑自己是否得了“精神病”,甚至自行研读药物说明书,最终因对此类药物的种种忧虑而拒绝治疗。

(声明:本文章仅作科普、学习使用,不足之处请见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明胃肠不适,却开了ldquo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