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43岁ldquo黑豹rdquo因
TUhjnbcbe - 2020/11/26 11:54:00

8月29日,美国电影《黑豹》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ChadwickBoseman)因肠癌不幸逝世,年仅43岁。

查德维克·博斯曼的最后一条Twitter

据悉,博斯曼已患结肠癌长达四年的时间,期间电影的拍摄都是在手术和化疗间完成。他的离去,让众多粉丝扼腕!我院不少专家也在朋友圈中纷纷留言:

“如果博斯曼的结肠癌是早期发现,治愈的几率是很高的,可惜他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第三期(中晚期),而如果是靠近第四期(晚期)的第三期,其复发的风险是70%。”我院肿瘤中心主任邓艳红主任医师表示,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一是看分期,越早发现效果越好,此外也要看基因分型,有些人即便是中期发现也会复发,且治疗效果欠佳。

早在年3月,我院成立了由胃肠外科牵头,多学科联合的结直肠肿瘤和胃肿瘤MDT诊疗中心,目前包括了结直肠肿瘤、胃肿瘤、炎症性肠病和慢性便秘等多个病种。借鉴“一站式服务”的理念,采取多学科专家联合门诊的形式,应用国内领先的各项诊疗技术,确保每一位胃肠道肿瘤患者仅需一次门诊就诊即得到相关专科专家的共同会诊,确定最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这大大简化了胃肠道肿瘤诊治流程,规范了诊治方案,进一步提高胃肠道肿瘤的诊治水平,从而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饮食不健康的吃货要注意!

结直肠癌是中国九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因它而死亡的人居高不下。与大部分癌症发病率逐年下降相反,世界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而调查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达到年均4%。

邓艳红表示,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据最新的统计,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为第三位(男性第4女性第3)。而中国的统计数据,每年新增结直肠癌约8万人,发病率27.47/10万,而在广州已经是排名第二大的肿瘤。调查表明,有家族病史的人患病率比一般家庭高7-15倍。

其实结直肠癌是可以预防的,红肉等食物动物蛋白、高动物脂肪含量高,又缺乏稀释致癌物的纤维素,容易造成代谢后致癌物浓度增高。

“膳食纤维摄入过低、喝酒、肥胖、吸烟,爱吃红肉、加工肉以及缺乏运动都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因素。”邓艳红建议,我们每天应该至少摄入5种以上的蔬果,增加我们的膳食纤维,少吃油炸、烧烤、腌制的食物,少吃红肉、少吃宵夜和加工食品、每天吃半斤蔬菜半斤水果、戒烟戒酒、保持好心情。

大便异常需警惕!

如果出现了长期便秘、腹痛、消瘦、便血、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贫血等症状,医院进行结直肠癌检查。“结直肠癌的危害比较大,多数病人被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所以做好早期预防和诊断尤为重要”,邓艳红表示。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效果的目的,其早期筛查,最常见的包括大便筛查和肠镜检查。

研究显示,绝大部分肠癌患者一开始都是先出现肠息肉,由于没有及时发现诊治而逐步发展为结肠癌。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一般指的是长在肠壁上、凸向肠腔的组织,大部分情况下,体积较小、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癌变风险比较低。

▲肠息肉

我院副院长、结直肠肛门外科一区主任*美近主任医师则表示,总体上息肉体积越大,越有可能是恶性或是癌前病变。他介绍到,大多数肠息肉并不会引起症状,所以较难由病人自己察觉。其最常见症状是大便带血,体积大的息肉还可能引起腹痛或肠梗阻甚至肠套叠(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段套入另一段中,像一个折叠起来的万花筒)。

肠息肉通常需要依靠电子肠镜检查才能被发现,做肠镜检查时医生会采集一些肠息肉的样本出来,通过病理检测来看看它们的癌变风险有多大。

他提醒:一旦出现大便异常,就敲响了肠癌的警钟,包括大便性状改变,出现粘液便、脓血便或大便变得细条;大便习惯改变,譬如每天早上准时大便,突然改了时间;大便次数改变,一天一次变成一天几次或出现便秘、腹泻交替,便不尽的感觉。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早做筛查

从正常肠粘膜发展到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癌变几率达到25%-85%)再到肿瘤,一般需要5-10年的漫长历程。其间,在没有症状的前提下,正常人群40岁开始做肠镜检查,能起到早发现肠癌的作用,高危人群则需要提前到35岁。在普查中如发现长了息肉,切除后要定期复查。

*美近表示,总的来说,但凡大便出现以上所说的任一种改变,或是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或摸到腹部有肿块,都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就诊,筛查是否存在肿瘤。

除了前文提到的饮食习惯之外,*美近建议老百姓要多运动,多晒太阳,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并非所有的运动都可以达到预防癌症的效果,每天最好有30-60分钟的中度运动(心率超过)。不要久坐,预防结直肠癌的第一步是使自己的体重达到并维持在理想状态。

因此

注意生活习惯

留意好自己的粑粑情况

及早筛查

绝大多数的肠癌都可以早期发现

并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指导专家

结直肠肛门外科一区主任*美近主任医师

副院长、结直肠肛门外科一区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胃肠外科近30年,擅长各种结直肠癌根治术,三切口食道癌根治手术,胃癌根治术,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肿瘤切除术、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克罗恩病外科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等。

近10年来尤其在腹腔镜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肠癌肝转移手术、盆腔直肠间质瘤低位保肛手术、腹腔镜联合会阴盆腔巨大肿瘤切除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肿瘤内科主任邓艳红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版和版)专家组成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副秘书长及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化疗青年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及生物标志学组副组长

学术专长:从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20年。在诊治胃肠道肿瘤方面,具备了国际化视野。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干细胞在结直肠癌化疗耐药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标记物在预测化疗有效性中的应用。

获主持参与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雅和门诊:周四上午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于田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冠宏

感谢结直肠外科周家铭主治医师对本文的支持

文章内容来源于中新网、南都i健康

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43岁ldquo黑豹rdquo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