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超然一声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卫生院
对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胃肠镜是金标准,地位无可撼动,但是因操作过程中的痛苦性被许多人避之不及,无痛胶囊胃镜高端大气,但是因价格昂贵,适用范围有限,钡餐不但难以下咽,还要接受较长时间的射线照射,胃肠道功能差的老年人还可能会引起排便困难,选择时也要犹豫再三……胃肠道超声造影——只需一杯“芝麻糊”,轻松解决各种难题,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老少皆宜,因味道香醇,口感极佳,无论是五六岁孩童,还是耄耋老人,都可以轻松接受它,且几乎无副作用、价格美丽,甚至一度成为健康查体的优选。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超人”们如果想掌握它,必须先了解它。A图,造影之前,食管下段-贲门-胃底声像图
B图,造影中,食管下段-贲门-胃底声像图
C图,充盈的胃底直抵脾门,契合度达到完美
D图,胃体-胰腺关系
E图,空腹状态下看似多余的空间,在胃腔充盈起来的那一刻,便让你哑口无言,世间万物,造物主的安排,自有它的道理,如果还不明白,只是你还没有发现。
F图,胃窦部-十二指肠关系(图示细节部位: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G图,胃壁层次,由腔内至腔外(低-高-低-高)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认识基本结构是疾病诊断的基础,胃肠超声造影常见疾病如下:
1图,最常见的轻度胃炎:黏膜壁层厚度通常在3~5mm,呈均匀性增厚。
2图,中度胃炎:黏膜壁层厚度大约在5~10mm之间,呈均匀性增厚。
3图,重度胃炎:胃黏膜壁层厚度一般大于10mm,小于15mm,呈均匀性增厚。
4图,胃底部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厚度2.8cm,大于1.5cm,后CT证实胃Ca。
5图,胃底部低回声,最厚处约1.3cm,呈不均匀性,后CT证实胃Ca。
可能看到此处,不禁让人思绪混乱,1.5cm的临界值可靠性有多大,然而除了数据之外,还有一个“是否均匀性增厚”的重要特点不容忽视:即使黏膜壁层厚度达不到1.5cm,如果不均匀性增厚、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等描述出现的时候,也极大可能指向恶性;即使黏膜壁层厚度超过1.5cm,如果呈均匀性增厚,也极有可能是良性——事实告诉我们:一切数据都不可靠。我们应该依靠在动态观察过程中自己的综合判断:年龄、性别、病史、症状、体征等也必不可少。6图,食管下段造影剂通过时声像图表现,食管壁增厚、回声减低,且呈不均匀性增厚,最厚处约1.4cm,食管腔狭窄,造影剂通过欠通畅,后CT证实食管Ca。
7图,胃石症:患者胃部疼痛,查体如图所示,胃腔内可见大小约7.5x1.3cm强回声,问诊:前一天食入约半斤山楂。(友情提示:山楂、柿子要适量食用喔,因山楂、柿子中的成分与胃酸、食物残渣混合后易形成胃结石,结石会引起胃溃疡、出血、穿孔、坏死,空腹食用尤甚,小妙招:山楂煮熟了吃会好一些)
8图,胃溃疡:胃体小弯侧胃壁局限性增厚,回声减低,其黏膜面破溃,中央见一大小约1cm粘膜凹陷。(胃溃疡黏膜壁层增厚程度一般小于1.5cm,部分溃疡凹陷内可见强回声斑点附着)
9a图,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行胃肠超声检查,中上腹部可见低回声团,血流信号丰富。
9b图,口服造影剂,低回声团内可见少量造影剂通过,此时可排除实性包块,为空腔脏器病变,超声提示:残胃Ca。
10图,胃息肉:黏膜壁层可见大小约6x6mm类圆形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不随胃蠕动而消失。
11图,贲门结节:贲门处可见大小约1.7x1.1cm低回声,造影剂通过呈充盈缺损。(贲门处的病灶在口服造影剂时显示最清楚,然而短短的几秒钟的造影剂通过时间非常宝贵,这就要求超声医师在探查过程中手要准且稳。
12a图,空腹状态下胃窦部声像图,胃窦内未见明显液性暗区及固体宿食回声。
12b图,空腹状态下贲门-胃底声像图,胃底可见少量液性暗区。12(a、b)图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口服造影剂之前务必要先探查一下胃腔是否残存有潴留液,宿食等,否则造影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造成漏诊、误诊。
13a图,脾脏-胃底切面
13b图,胃体-胃窦-幽门切面,检查过程中未见幽门开放。
13(a、b)图所示为一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胃腔,可见大量潴留液及宿食回声,胃腔极度扩张,这种情况下禁忌胃肠道造影,否则会增加胃壁负担,加重梗阻状况。
14图,胃肠道超声造影器材
最后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造影剂的调配,一定要尽量调配出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液,对于病灶的显影才能更佳,先将ml左右60~70℃热水置于器皿中,再将胃窗造影剂徐徐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再加入约ml凉开水调温度,最后再次用尽洪荒之力搅拌,以盆底不出现粗大颗粒为宜。
胃肠道超声造影的发展历程不是很长,且一路困难重重,几度起伏,但是它带给病患的便利舒适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临床价值也会随着超声医师技术的不断提升而越来越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