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
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有哪些早期表现?在初始阶段,基本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只有当肠道息肉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胃肠道症状。多数患者在15到25岁可出现不适,常见的表现有:腹部隐痛、间断性腹胀;间断性腹泻、便秘、里急后重、黏液血便;肠道息肉较大的时候有时候在腹部甚至可摸到包块,引起肠套叠,也可因肠道息肉巨大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伴恶心及呕吐,此时应考虑肠道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息肉癌变可出现脓血便、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数增多;息肉癌变或者病程长久者可出现身体进行性消瘦,出现贫血的表现,症状为头昏、乏力、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出现水肿等低蛋白血症的表现。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呢?当出现以下一些肠道不适时,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普通人做肠镜检查可能会发现一两个息肉,肠镜下就能摘除,这种情况是我们常见的普通肠息肉。但是,如果息肉数目众多,就像铺路石一样,有一百个到数千个甚至上万个不等,而且家族中多人都有类似情况,那就需要提高警惕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手术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确诊的患者一般提倡早期根治/预防性手术治疗。当今医学科学有高水平发展,微创手术治疗应是最科学正确的选择。家族中有发现多发性肠息肉的亲属时该怎么办呢?对于已经明确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多发性肠息肉病者,其子女需要及时跟踪筛查。特别是当出现有肠道症状时,更应早发现息肉、早治疗,以免贻误诊治而导致其癌变。另外,即使无遗传性息肉病的家族史人,到了一定年龄,特别是40岁以后,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也可能会患上肠息肉病。肠息肉本身就是肠癌的高危因素,所以公众应重视定期做消化道内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尽早治疗。温馨提示
广大市民朋友们可以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