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河大一附院建院70周年middot
TUhjnbcbe - 2020/11/25 16:59:00

今日出镜专家:医院消化内科韩大正教授

你知道吗?85%-90%的大肠癌均由肠息肉演变而来!

很多人一听到癌,瞬间就不淡定了,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再加上平时听说:某某食管癌术后,不能吃饭,吃啥吐啥,人间美味从此与他无缘;某某直肠癌术后,没有保住肛门,整天身上挂个“粪袋”,原来多么体面、多么光鲜的一个人啊,现在,哎……

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才能提前发现胃肠息肉,

发现胃肠息肉后我们该怎么办呢?

下面就请

医院消化内科韩大正教授

为广大市民科普一下

胃肠息肉的相关知识。

请问:胃肠息肉是个啥东东

众所周知,我们消化道犹如山路十八弯,从食管一路向下直到大肠,承接了为身体吸收营养的重任,它的健康尤其重要,胃肠道作为食物在我们体内行走的“道路”,常年在这种高压下,也会出现坎坷不平。这种“坎坷不平”就是胃黏膜局限性增生凸起到腔内而形成的过度生长的隆起性病变——胃肠息肉。

当心!这几类息肉易癌变

胃肠息肉与胃肠癌的关系极为密切。有85%-90%的大肠癌均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直径大于2cm的腺瘤样息肉,其癌变率在60%以上。

其中,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2cm,4.6倍);息肉数目越多,癌变率越高;息肉的病理类型中腺瘤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越高;带蒂的腺瘤样息肉癌变率较低,而广基腺瘤样息肉癌变率较高。

快看!哪些人群需定期检查

胃肠息肉一般无明显症状,建议5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每五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有肠炎性疾病史、长期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史、胆道疾病、消化道症状、胃肠道肿瘤家族史和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做胃肠镜检查。如检查中发现胃肠息肉,要根据大小、数目、有蒂和无蒂等采取不同处理方式,目前普遍认为直径0.5cm的胃肠息肉均应行内镜下切除术。

简单!“梦”中消灭“敌人”

由息肉转变为癌症,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在息肉恶变之前你有很长一段时间去发现它,并且消灭它。那么,如何消灭它们呢?很简单,通过无痛胃肠镜,医生可清晰看到患者胃肠息肉状况,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或氩离子凝固法等方法消灭“敌人”,而整个治疗过程患者都在睡梦中,没有任何感觉。

专家敲黑板了!记住这几条保肠胃安康

1.戒烟戒酒,饮食规律,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

2.及时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除胃部长期刺激因素。

3.使用胃药应当遵从医嘱,避免不恰当地、长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

专家介绍

韩大正,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业务副院长。

专业特长:擅长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防治、胃酸相关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溃疡病等)和慢性肝胆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总管结石、肿瘤)、炎症性肠病等的诊疗,尤其是早期开展了食道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脾动脉栓塞或脾区X-刀照射治疗门脉高压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影象学、病理学的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序贯治疗、3E—ERCPESDEUS(ERCP:乏特氏壶腹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胆总管扩张及支架置入、胰管取石、支架置入。ESD:胃黏膜切除及黏膜剥离术、内镜下切除胃肠间质瘤的双镜联合治疗、隧道技术切除、黏膜下切除技术、胃壁全层切除技术。EUS:超声内镜检查。内镜下钛夹急诊止血、胃底静脉曲张黏合剂注射、结肠及十二指肠支架置放等17项新技术均填补了开封市的空白。经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胰腺癌超声内镜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消融治疗,癌性腹痛超声内镜下腹腔神经节无水酒精注射阻滞治疗4项技术填补省内空白),技术处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对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有较深的造诣。

学会任职:

河南省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消化内镜及分子影像学会委员

中华肝病学会疑难肝病协作组成员

开封市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

开封市消化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编写专著5部,发表论文56余篇,获地厅级科技进步二等3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发明专利11项。

记者:胡海娟图片:李天视频:李天值班编委:金少凌审核:杜趁义,李蕙君编辑:韩开媛平台合作-

觉得不错,请点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大一附院建院70周年middot